分享好友 资讯中心首页 资讯中心分类 切换频道

人民锐见:放宽禁限摩托车政策促消费,可行吗?

2024-07-07 23:045190人民锐见

日前,有学者提出,摩托车产业蕴含巨大潜力,应考虑解除部分城市的禁限摩政策,以满足消费者需求,激发行业活力。建议引发热议,有人叫好,也有人担忧。放宽禁限摩政策以撬动经济,可行吗?

我国是摩托车产销大国。然而,在强制报废和众多城市不同程度的限制政策下,摩托车国内市场受限,许多企业依赖出口。在当前促进消费、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大背景下,如果单从产业角度看,摩托车市场确实有一定增量空间。相关建议不能说没有依据和道理。

但也要看到,政策的制定需要多维度考量。支持放宽禁限摩政策的声音,除了认为摩托车拉动消费,还看重摩托车作为交通工具,兼具动力性和轻便灵活两种特点,既跑得远,还能避免堵车、停车难等问题。而反对的理由,则集中在骑行安全、管理难度大等方面,担心危险驾驶、“炸街”扰民等行为是否会因放宽限制而更为频繁。禁还是放,是一道综合了多方面因素的“多元方程”,不可能只考虑一方面因素就得出“最优解”。

摩托车相关政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千城千面,既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又促进产业发展,就不能搞“一刀切”,也不能搞大呼隆,还是要因城施策。有的城市地形特殊,摩托车是重要交通工具,政策不妨宽一些。而有的城市本身就面临空气污染、交通拥堵、机动车数量膨胀等难题,政策过宽可能会让压力更大。还要考虑,如今,许多城市在道路设计上,主要考虑的就是以汽车为主的快行道、以自行车为主的慢行道和人行道,并没有给摩托车留出足够道路空间。倘若放开,对交通安全和秩序都是巨大挑战。

归根到底,扩内需、促消费不能急就章、乱投医,“一禁了之”或“一放了之”皆不可取,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还要看到,摩托车产业是传统产业,在绿色低碳发展背景下,市场增量空间有多大,是必须审慎估计的。更关键的还是要在产业转型升级和拓展海外市场方面下更大功夫。比如,有的企业在摩托车产品中加入AI骑行辅助等“黑科技”,提升品质,深耕“发烧友”市场。有的企业深挖海外客户需求,做好本土化,畅销多国。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挺进,任何传统产业都可以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一块重要拼图,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造福广大群众中发挥更显著作用。

栏目主编:赵翰露

文字编辑:董思韵

本文作者:人民锐见

题图来源:新华社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七年“破冰”:西安解禁摩托车启示
2017年,西安在全国率先解除摩托车禁令,成为首个破冰者。七年过去,这场曾被质疑的实验交出了怎样的答卷?近日,中国摩托车商会

0评论2025-05-06334

我国大城市解禁摩托车为什么这么难?
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国地级以上的禁摩城市大概有52个,如果按平均500万人口一个城市算的话,等于有2.6亿人口生活在禁限摩城市,而

0评论2023-05-31737

摩托车与城市出行:重回禁摩还是应重新审视?
早在2000年左右,由于飞车抢劫等犯罪行为屡屡发生,国内各大城市陆续开始对摩托车行驶实行严格限制,进入禁摩时代。从当时来看,

0评论2023-04-24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