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禁摩政策已实施多年,但街头巷尾中,市民对摩托车的热忱仍清晰可感。长期以来,摩托车强制报废期限、禁限行等政策限制,都是行业与摩友高度关注的话题。在此背景下,如何激活摩托车消费潜力,成为行业内外共同思考的问题。
河南省汽车摩托运动协会会长李和聪表示,摩托车产业直接产值虽不高,但其拉动的消费潜力高达万亿元。随着近两年摩托车市场回暖,消费潜力逐步释放,推动摩托车消费需从文明骑行、政策优化等多方面入手,让摩托车有序融入城市交通体系。
一、郑州摩托消费:被“按住”的市场活力
尽管受政策限制,郑州的摩托车消费基础依然扎实。新大洲本田、豪爵、铃木等品牌代理孟繁荣透露,郑州市的摩托车销售量已占到全省的30%~40%,与当地汽车销量处于相近水平。更值得关注的是,摩托车在市民生活中的角色正在转变,它不再仅仅是代步工具,更成为承载情绪价值的伙伴。“很多车友喜欢骑着摩托车去跑山、参加聚会,享受风和自由的感觉,而且摩托车没有续航焦虑,这让骑行体验更纯粹。” 孟繁荣说。
从消费潜力来看,郑州的摩托车市场犹如被压抑的弹簧。孟繁荣对比了西安与郑州的情况:2023年至2024年,西安摩托车年销量在10万到15万台之间,且每年保持递增态势;而郑州目前年销量仅2万台。“郑州的人口体量比西安多不少,若政策放开,保守估计年销量能达到15万~20万台,短期内实现10倍左右的增长完全有可能。”他解释道,现在很多市民有骑行意愿,甚至已经考好了摩托车驾驶证,却因担心被处罚而不敢上路。
摩托车消费的带动效应早已超出单一产业范畴。孟繁荣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台摩托车均价在2万~3万元,按3万元计算,购置税约3000元,保险400元,这是硬性支出;加上头盔、骑行服等装备,消费还会增加。从长期使用来看,一台车每年平均行驶5000到1万公里,部分爱好者一年能跑两三万公里,甚至5万公里,每公里消费在1元以上,涵盖油耗、维修、摩旅中的餐饮住宿等。“我们已经和太行山的农家院、景区等场所建立了合作,有时组织二三十辆摩托车在广场展示,既能为合作方带来客流,也能提升品牌影响力,形成良性互动。”
二、从“偏见”到“理解”:让摩托文化走进大众
高端摩托车市场的消费变化也折射出郑州骑行文化的升级。凯旋品牌代理史鸣飞表示,作为欧洲老牌摩托车品牌,凯旋定位时尚复古,用户多集中在省会城市,郑州消费者占比明显高于地市。
“这和城市文化的时尚度有关,越发达的城市,对这类个性化品牌接受度越高。”史鸣飞提到,河南的摩托车文化仍有提升空间,不少人对凯旋这样1902年创立的品牌并不了解,其实它的历史比宝马、本田等品牌还要悠久。“所以我觉得郑州还是应该有摩托车的展会,让更多的河南人看到摩托车最新的发展趋势和摩托文化。”
“目前解禁摩托车的反对声音,主要还是担心不文明骑行。”李和聪说,如果有摩托车展会,将不仅展示车辆,更传递文明骑行理念,“我觉得可以有文明骑士互动区,车友可签署承诺书,交警现场讲解法规。”
李和聪认为,长期以来,摩友和社会公众以及执法部门之间缺乏直接接触,“我们希望通过展会让市民看到,摩托车可以安全融入城市”。他建议,可以邀请交警、交通专家与车友互动,探讨如何让摩托车合规上路,“我们不求一步解禁,只希望展示摩托车的正面价值”。
三、时机已到:郑州摩托可以探讨新管理
在禁限行政策调整方面,西安的实践提供了有益参考。2017年西安率先解禁摩托车,随后多个城市跟进。数据显示,西安解禁后摩托车万车事故率每年降幅超10%,74%的受访居民认可这一政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交通管理学院原副院长马骏认为,西安的案例打破了“解禁必乱”的偏见,证明通过精细化管理,摩托车可以有序融入城市交通。“管理思路应从‘禁限’转向‘共生’,摒弃一刀切,用数据和技术实现动态治理。”
郑州本地车友的心声更能反映现实需求。家住中原区的张师傅考摩托车驾照已有3年,却很少骑车出门:“我买了辆复古摩托,就想周末去郊外转转,但市区不让骑,每次出门都得小心翼翼,生怕被查。”他希望能有合法的骑行空间,“只要能规范管理,我们肯定遵守规则,不会给交通添乱。”在郑东新区工作的白领刘女士则看中了摩托车的便捷性:“早晚高峰堵车太严重,摩托车灵活多了,要是能解禁,我肯定会买一辆代步。”
孟繁荣认为,推动郑州摩托车消费,或许可以从规范电动摩托车管理入手。“现在郑州街头跑的很多是电动摩托车,却挂着不合规的牌照,若能让它们合法上摩托车牌,既能规范管理,也能让大家逐渐接受摩托车,为燃油摩托车解禁铺路。”史鸣飞则建议加强骑行文化引导:“通过安全培训、文明骑行宣传,让公众看到摩托车不是危险的代名词,而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才能为政策调整营造良好氛围。”
放大看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郑州要释放摩托车消费潜力,需多方合力:政策层面应借鉴外地经验,探索精细化管理模式;行业要加强自律,推动文明骑行;社会则需转变观念,理性看待摩托车的价值。唯有如此,才能让这座禁摩多年的城市,真正激活摩托车消费的一池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