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摩限摩
深圳禁摩越禁越多 光“禁”不“疏”解决不了问题
2014-10-28 15:07  浏览:310

有媒体称:“禁摩限电”工作是今年深圳“民生实事”项目之一,被列为“法治通城”行动十大整治重点工作之一。禁摩限电专项查处行动轰轰烈烈地在各区开展,今年初至9月30日,全市共查扣涉摩涉电车辆29万辆。然而,深圳市电动车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越禁越多。

关外早在2006年开始禁摩,2012年全市开始全面禁摩限电,怎么到了如今,还是越禁越多?

为何要禁摩限电?交警部门表示,由电动车、摩托车引发的事故频发,死伤惨重。去年全市交通事故死亡476人,其中涉摩涉电死亡人数214人,而涉摩涉电死亡人数中有60%为乘客。

交警部门认为,一方面,法律法规支撑不力,禁止摩托车上牌没有法律依据。电动车是限而非禁。另一方面,“限电”是指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车在规定路段和规定时间内进行行驶。然而,检测政策规定只能以每辆车为单位进行检测,每辆车的检测费用达11000元。检测难导致难以认定电动车本身是否非法。没有办法确定电动车的“超标”身份,因此要没收一辆电动车很难。目前只要电动车所有人出具了购买电动车的正规发票后,交警将电动车查扣,车辆所有人缴清500元罚款就可以取回电动车。

这就出现了逻辑问题,由于摩托车乱象,当年实施了禁摩;后来电动车热卖,出现各种问题后,2012年又开始限电;现在如果拉客仔改骑自行车或者黄包车,是否又得限自行车?

电动车的回潮,源于交通的不够方便。据初步估算,深圳市电动车有400万辆,远远超过了深圳市汽车的数量。因为交通微循环不畅通,不少城中村、股份公司则希望设立自己的村巴,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公共交通的设置仍由交委确定。早十年前,深圳市是有中巴的,到任何地方去都很方便。后来因为一个“乱”字被取消了,但代替中巴的交通工具却迟迟不见踪影。显然,没有具体的措施疏导交通微循环,禁止一种又一种存在风险的交通工具,也是徒然。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