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不景的年代里,钱包缩水、收入前景未明的情况之下,一分一毫的花费都得经过更仔细掂量(对于摩托车这样的商品来说,过去需要仔细掂量、现在则会更仔细考虑),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不管中外这都几乎是个惯例:当经济条件许可的时候,能好一点就好一点;现在则是能省一点算一点,看紧钱包、紧算账地去消费 —— 在有着强制报废这个 “ 紧箍咒 ” 的中国市场,摩托车这个商品,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国产车的消费主流,更是只有降价、降价、再降价的份。
实际上,即使是会受到诸如进出口监管政策的浮动、汇率变化等因素影响的进口车,除了极个别版本的车型之外,大部分的款式(尤其是中、低量排气量的车型)、其 “ 风光 ” 的日子也不见得有多长。
经济大潮的潮起潮落,也同时让原来的价值理念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连房子也不例外、何况是车子。
最近十年,国内的制造商可谓不断地推陈出新,而这个 “ 出新 ” 之所以比过去更吸引,核心的原因是很多制造商都朝着个性化、娱乐化休闲产品这个方向去走,这类产品本来就自带了差异化的特点,自然也就更能引起大家的关注。不过,就跟当下电动汽车、手机品牌的口号那样,很多制造商在新品的营销上,基本就是大谈性能,选择性且轻描淡写地避开了本身的最大竞争力:价格。也许,价格这种事情本就不需多说,一句带过、自能心领神会 —— 消费者知道了,对手也知道了 ... ... ...
正如标题的前段,过去我也曾说过,价格(实际上就是成本控制)也是技术水平的组成部分,只不过,在当前的消费力之下,价格是一个制造商其技术的 “ 最重要组成部分 ”,而非过去、经济形势一片大好时的 “ 重要组成部分 ”。表面一大堆口号的背后,实际上最终的竞争力核心就是价格。
针对价格、消费环境、未来的展望,接下来我们会一连几期,就一些例子闲聊几句、试试看能否找到表面的背后。
Honda在此前的重庆摩博会上,公开展示了两个搭载直列四气缸发动机、且似乎是配备了 E-Clutch 电子离合器的车型 CB500SF、CBR500。凭借着当初的 CG125、CH125、CB125T,以至是后来走私车年代、CB400SF 等众多车型打下的良好基础,两款新车的亮相,引起了大家的浓厚兴趣。就如标题,新的 CB500SF、CBR500 最被(是最被)期待的会是什么 ?我自己觉得,肯定是价格。有这样的结论,基于以下的一些逻辑与见闻:
1、如果大家最期待的不是价格,难道期待的是车辆本身所带有的技术吗 ?对于 Honda 这样的企业来说,考虑到过去自己看到过的二手车、走私车,在当下做一款使用直列四气缸发动机的中量级车型出来,对 Honda 来说,最大的技术难点、就是如何控制价格/成本,而非车辆成品所带有的、给予消费者体验的技术;
2、对新车可以有着跟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 CB400SF、CBR400RR 同样综合性能水平的期待吗 ?也许很多新一代的车友,对这两个型号的老款车型没多少印象,就这样说吧,即使是十八手的老车,全车到处充斥着杂牌零件、甚至是手工零件,在大部分情况下,它依然能够轻松启动 ... ... ...
3、作为 DCT 的廉价版替代方案,E-Clutch 是 Honda 用来对抗当下愈来愈便宜的快速换档系统之武器,可以产生一些期待,但若说这种期待、它首先不会高于直列四气缸发动机的魅力,更不会高于对低售价的期许;
4、也许,我也会期待国产化的 GL1800 Glod Wing 金翼,而特别期待的也同样是价格 —— 如果国产与进口的售价相差不大的话,在多大的程度上,你会觉得面向没有强制报废政策之国家/区域市场的版本,会与有着强制报废政策的中国市场版本,哪个会是更可靠的选择 ?!
5、如标题,一件商品要实现最终商业化,除了商品本身自带的、涉及到消费者使用过程中的技术,能否做到价格低廉、也同样是技术。只不过,商品本身的技术、其变化和进步的节奏,要比不断降低成本、降低价格的节奏快得多:在生产环节的、能够产生革命性变化,从而让生产成本大幅下降的例子,全球范围内的例子、实际上并不多,更多时候也就是一点一点地去升级,今天省一点点、明天省一点点,仔细盘算着、逐渐积累起来罢了 —— 且在很多时候,其成果还不如让产品快速更新迭代、哪怕是换个皮。
最后,猜一下新的 CB500SF 在国内会卖多少钱 ?我觉得基本型的建议零售价会在 4 万元到 4.3 万元左右 —— 得出这个数字的依据之一,是 Honda CB400SF(2BL-NC42)最终型、在日本的本土市场,其官方零售指导价为 80.4 万日元(2019 款,最低配置版,不含当地消费税。参考近期汇率,折合人民币约为 3.75 万元)。而国内价格高于本土市场,是考虑到部分的进口配套件,在进口环节所产生的成本。
下面的图片,Honda CB500SF 和 CBR500(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