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不到9万辆,近一半来自Bajaj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集团总销量只有85,284辆,比去年同期147,496辆暴跌42.2%。 其中真正由KTM、Husqvarna与GASGAS出货的只有50,334辆,另外34,950辆则是靠策略伙伴Bajaj Auto撑起来的。 这也代表KTM自家品牌的交车量,已经跌破6万辆。
营收腰斩,但帐面「漂亮转盈」营收方面更惨,上半年只有4.25亿欧元,比去年的10.07亿欧元少了快6成。 不过因为重组处分利益进帐,加上Bajaj的支持,EBITDA一口气拉高到10.03亿欧元,最终净利达7.39亿欧元。 换句话说,虽然车子卖不好,但财报却因为财务作而变得相当好看。
同时,集团净负债从去年底的16.43亿欧元大幅降到7.56亿欧元,股东权益也由负转正,回升到5.33亿欧元,资本结构暂时稳了下来。
裁员、缩编,代价不小当然,这份「漂亮的数字」背后是很现实的代价。 上半年投资支出只有3,500万欧元,比去年少了75%,研发与扩张几乎停摆。 员工人数也从6,000多人砍到4,303人,一次少了三成。
未来展望:2027才有望全面回神KTM官方也不避讳表示,2025和2026年都还会以清库存、控产能为主,不会有太多新车或大动作,至少要等到2027年,EBIT才有望恢复正数。 换句话说,这两年KTM的复苏还得慢慢来。
这份财报等于证实KTM真的靠Bajaj拉了一把,短期内不用担心倒闭危机,但牺牲了销量与研发。 对消费者来说,短期可能会看到更多库存优惠或价格调整,但全新世代车型恐怕得等2026之后才会现身。
KTM 现在的状态,就像是「靠急救药活过来」,但要完全康复,至少还要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