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缸越野到 Adv 探险车的潮流变迁(下):或将是下一个消费潮流、制造商们的另一条赛道
原文再续、书接上回,此前两期的大意,是 Adventure 探险车类(以下简称 Adv)市场、在国内以至是全球市场已经火了一段日子,而近年来,尽管探险车仍是越野/公路双用途这个细分市场里的主流,但已经从原本的主流、变成了如今的 “ 主流之一 ” :Adv 类车型在海外市场,一个车型平台,被进一步细分为针对公路骑行的运动旅行车,以及具有更好越野性能的规格。当一个非硬需求的品类(通勤类车型属于硬需求的品类)走到了这一步,是否走向平淡、以至是没落,这不好下一个简单的结论,但这个玩法的背后,往往意味着过去的需求、到今天已经在渐渐发生质变,必须进行一些改变才可以让这个潮流延续下去。
注:本文里所说的 “ 越野车 ”,是指 On - Rod 可上牌的 Enduro 类车型。
当然,不再是主流、并不代表着要从该细分市场中消失,有点规模的制造商,往往能够维持着一个最低限度的款式数量,从而让自己的产品线能够尽可能地覆盖所有的品类,让大部分的消费群体都能从自己的产品线里、找到对应任何口味/风格的车型。
自 1993 年嘉陵 JL125L “ 白菜 ” 的推出,到 2008 年的鑫源 X2 和国内的大厂陆续推出的 XTZ125、NK150,国内的越野车市场、也曾有过一个短暂的 “ 小高潮 ”。而这个 “ 小高潮 ” 之所以短暂,个人判断,是越野车在面向中国市场时、同等价格下的 “ 账目指标 ” 不足。而这个 “ 不足 ” 的部分要素如下:
1、越野车设定的使用环境,是有着一个比 Adv 类车型更严苛、更复杂的骑行条件(故此,强调越野性能的 Adv 通常都要比标准规格的 Adv 更贵):但凡需要五根螺栓固定的位置,在 Adv 车型上或许可以 “ 短斤缺两 ” 降为三根、且在日常使用中也相对地不那么容易出问题,而在越野车上的时候,为了提高可靠性、耐用性,甚至可能需要用到七根螺栓、且即使如此也无法。这就让越野车
2、不要说参与到越野类的比赛、这种激烈的跳跃中,即使是玩乐性质的林道骑行,也要求车辆有着足够坚固的车架、悬挂,在持续恶劣地形下的骑行,要防止车架焊缝断裂、悬挂系统漏油,这就需要产品的质量、达到一个远超公路车型的要求;
3、总的来说就是,具有高度可靠性、耐用性的越野车,其生产成本(这里指的是采用长行程悬挂的规格)是高于同动力平台之下的公路车型的,譬如搭载同缸径、行程(76 mm x 63 mm)单气缸发动机的 Honda 运动街车 CB300R 和越野车 CRF300L、CRF300 Rally,在海外的不同市场,定价最高的 CRF300 Rally 与搭载两气缸发动机的 CL500 差不多,普遍比同级动力平台的 CB300R 贵了大约 30% ;
4、概况下来就是,相近的价格之下,越野车的 “ 账目指标 ” 相对较差,一个可以买两气缸、更大排气量的价格,在越野车这个细分市场只能买更低排气量、更少气缸数的车,对于中国市场来说,是不会被主流认可的,尤其是在当前的这个经济大环境之下;
5、国内生产越野车的制造商很多,甚至可以说,从单一细分市场车型种类去做区分的话,专门生产越野车(或者说是主要生产越野车)的制造商数量,是整车行业里最多的。只是,一直以来,这些制造商都没有一种超越或接近 AX-1/XL250/XR、Dejbel、TT-R250 的质量之勇气,始终坚持价格作为先导的理念之下,耐用性、可靠性和坚固性,都很难获得保证;
6、尽管在一些特定功能上存在着重合,但 Adv 与越野车之间也不矛盾,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这根本不是一个二选一的问题,何况即使是全选上、也并非一个遥不可及的事情,消费潮流的变与不变,并不等于你死我活;
7、消费的潮流是迟早会变的,更大排气量、更多气缸数的 Adv(或其他类型)适合大江南北、穿州过省,而越野车则往往是适用发现身边的、平时难得一去的秘境。当很多地方都去过了之后,玩累了、玩腻了诗和远方,这相信也是潮流渐渐会产生变化的催化剂之一;
8、越烂的经济环境,是愈能催生单气缸越野车需求的土壤:去远方的成本太高了,多气缸的油耗也相对较高。而这样的例子有不少: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的经济泡沫爆破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单气缸跨界车(譬如 Honda FTR、Kawasaki 250TR、Suzuki TU250 Grass Tracker,说是跨界,实际上就是带有越野车风格)在当地市场的兴起;2008 欧美金融风暴之后,Honda 首次推出了 2011 CRF250L,Yamaha 在 XT660 的基础上推出了跨界风格的 MT-03 和新一代的 WR125R/WR125X;
9、一步一步让功能性的价值体现出来,总是好过困在 “ 账目指标 ” 这个 “ 紧箍咒 ” 里面。
正如此前曾说过的观点:海外的主要制造商,目前仍有少量的越野车型供应市场,维持着在这一细分市场里的存在、静待潮流可能有变所带来的机会。而最近两年,越野类车型正呈一个逐步增多的趋势,而 Adv 类新车高密度推出的势头、现在似乎渐渐冷淡了下来。越野车型是否能够重新成为市场潮流的一极 ?在我个人看来,这也许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而非是否塑造一条新赛道的问题。
下面的图片,Honda 2026 CRF300L 和 CRF300 Rally(资料图片)。
下面的图片,Kawasaki 2025 KLX300、KLX300SM 美国版(资料图片)。
下面的图片,Suzuki 2025 DR-Z4 系列(资料图片)。
下面的图片,KTM 2025 款 390 Enduro R(资料图片)。
下面的图片,VOGE 无极机车面向欧洲市场推出的 2021 款 300 Rally(资料图片)。该车的内销版本名为 300GY。
下面的图片,CFMOTO 春风摩托去年首次向中、南美洲公开的子品牌 CF Lite,旗下的量产型越野车 200 Dual,以及越野概念车 250 Dual(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