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da 的初代 Supersport 车型、是中量级的街跑车 CBR600F,而正是日本四家制造商在直列四气缸 600 cc 级别运动车型里的共同发力,从而催生了欧美市场的 Supersport “ 超级运动 ” 车型热潮 —— 经过了大约三十年之后,这个热潮在几年前渐渐谢幕,取而代之的是当前以更大的排气量、来换取更少气缸数量的新玩法。
这一创造新游戏规则的玩法,值得国内的制造商思考 —— 经历了日本本土市场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 Honda vs Yamaha 市场大战之后,四家日本制造商都一度陷入困境。而综合日本媒体过往的报道,正是仿照 GP 赛车造型、并配以高性能的动力单元所推出的一系列跑车(在八十年代初之前,日本制造商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能让大部分用户买得起的量产型跑车),在全球市场掀起的销售热潮、拯救了当时气喘吁吁的日本车企。
作为这一领域的标志性创始车型,Honda 1987 - 2006 CBR600F,各代车型的型号和基础资料如下:
1、第一代:1987 - 1990 CBR600F Hurricane,工厂编号为 PC19,搭载水冷四冲程直列四气缸、DOHC 每气缸四气阀的发动机,缸径、行程为 63 mm x 48 mm,排气量 598 cc,口径为 32 mm 的化油器,最大动力输出 87 匹(欧洲版)、90 匹(北美版);车体采用钢制的双翼樑式车架,叉芯口径为 31 mm 的正立式前叉;
2、第二代:1991 - 1994 CBR600F,俗称的 F2,工厂编号为 PC25(前期型),搭载水冷四冲程直列四气缸、DOHC 每气缸四气阀的发动机,缸径、行程修改为 65 mm x 45.2 mm,排气量 598 cc,换装了口径为 34 mm 的化油器,最大动力输出 100 匹(欧洲版);车体采用钢制的双翼樑式车架,正立式前叉、其叉芯口径升级至 41 mm 的配套;
3、第二代中期改进型:1995 - 1998 CBR600F,俗称的 F3,工厂编号为 PC25(后期型),机械规格上、与 F2 大体相同,但换装了更大口径(36 mm 的化油器),并采用了全新设计的车身造型,悬挂、制动系统也经过了升级;
4、第四代:1999 - 2000 CBR600F,俗称的 F4,工厂编号为 PC35(前期型),搭载一副全新设计的水冷四冲程直列四气缸、DOHC 每气缸四气阀发动机,缸径、行程修改为 67 mm x 42.5 mm,排气量 598 cc,配备了口径为 36.5 mm 的化油器,最大动力输出提高至 110 匹;车体采用了全新的外观造型设计,换上了铝合金钢制的双翼樑式车架,正立式前叉也换装了叉芯口径为 43 mm 的配套;
5、第四代 i:2001 - 2006 CBR600F4i,俗称的 F4i,工厂编号为 PC35(后期型),发动机规格、车架与 F4 相同,峰值动力输出保持不变,但换装了节气阀口径为 38 mm 的 PGM-FI 电子燃油喷注系统,并有一个全新的外观造型;
6、在 2002 年推出了 CBR600RR 之后,CBR600F 仍在继续销售,并在 2010 年发布了新一代的 CBR600F(工厂编号 PC41),直到 2013 年发布了换代的后继车型 CBR650F(2014 款)、600 才算是彻底退出了市场;而 2018 年推出了 CBR650R(2019 款)之后,F 版成为了过去。
本期的主题车型,是 Supersport 最终型的 2001 - 2006 CBR600F4i。该车在上一版本 CBR600F4 的基础上、修改而成,搭载一副与随后发布的 2002 CBR600RR 相同缸径、行程(67 mm x 42.5 mm)的水冷四冲程直列四气缸、DOHC 每气缸四气阀发动机,排气量 598 cc;标志性的变化、是换装了节气阀口径为 38 mm 的 PGM-FI 电子燃油喷注系统,峰值动力输出仍为 110 匹。
车体采用一副铝合金制双翼樑式的、被厂方称之为 Pro Frame 的车架,新的外观造型、人体工程学设计,原本一体式设计的、兼具运动与巡航风格的鞍座,换成了跑车风格的前低后高两件式风格;悬挂系统保留了 F4 版的规格,新的、容量为 18 公升的油箱(F4 的容量为 17 公升)等。
2002 CBR600RR 推出之后,CBR600F4i 很快就退出了欧洲、日本市场,在北美市场的销售则一直持续至 2006、2007 年间。且从 2004 款开始,北美版 F4i 原本的前低后高鞍座设计,也被换回了传统 F 版的一件式平直鞍座的设计,以避免在定位上、与纯跑车风格的 CBR600RR 产生冲突。
到 2010 年,Honda 发布了新一代的 CBR600F(工厂编号 PC41)、次年正式发售。定位上,由于 CBR600RR 已经横扫赛场(2002 - 2008 连续七年夺得 WorldSSP/WSSP600 车手世界冠军、2003 - 2010 连续八届制造商年度总冠军)、奠定其中量级跑车市场的地位,新的 F 版惟有 “ 老老实实 ” 地做回自己兼具运动与旅行、主要面向常规公共道路使用的街跑车角色。该车型的动力单元与 CBR600F4i 的规格大致相同,峰值马力输出被调低至 102 匹。但为了能在街道使用中有更好的实用骑行性能,最大扭矩调高至 65 N.m(F4、F4i 为 62 N.m)。
车体方面,这款最终型的 2010 CBR600F 采用了 “ 缩水 ” 规格的单樑式车架,前叉也 “ 缩水 ” 为叉芯口径 41 mm 规格的配套(CBR600F4、CBR600F4i 采用 43 mm 的规格)。这一代的 CBR600F、最后一次更新是在 2013 年,随后被更大排气量的 2014 CBR650F 所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