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没有好的质量,所有个性化车型终将成为地平线
2021-06-29 23:15  浏览:16758
 原标题(完整版标题):没有一颗好质量的螺栓,所有的个性化、休闲娱乐化车型,最终都将活成地平线。


       与国内一些工厂的负责人聊天的时候,谈起最多的是 —— 我问:既然是如此之重视的车型,为何不用上好一点的螺栓?!回答:如果全车换上高一个级别(在精度上、材料上、生产工艺上,或兼而有之)的螺栓,那么就会增加上百元的成本,仅仅是一万台车的产量,成本就增加一百万了。

       工厂的负责人,都是潜在的狗粮之主,尽管张着嘴巴等很久了、都没撒多少下来,但还是不能回以尖锐,更何况没有任何具备绝对正确的答案。心里面想着的是,嗯、这工厂的产品和品牌力,还用不起像点样的螺栓。这情形就像是,一般的量产通勤车,还真的用不起著名品牌的悬挂、制动系统中的顶级型号作配套那样,非得要顶级车型才行。

       摩托车的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由数以千计的零件组合而成,每一家制造商都有着自己的那一套成本核算模型,且这个数字模型(大概就是车辆的每项环节之成本,占总成本的百分比)是经过自身的探索所得出来的,付出了血汗累积出来的成果之一,不会轻易改变。况且,以螺栓为例,难道发动机不重要吗?悬挂系统不重要吗?一台车上还有无数橡胶件、轴承、垫圈,这些不重要吗?何时才可轮得到螺栓?!牵一发、动全身,一个组件在配套上的升级,是否意味着其他也得升级?那么成本岂不是疯狂上涨?

       所以,在某程度上可以说,只要拆几个螺栓出来,感觉一下拆的过程中螺栓的精度(是否容易拆出来、容易装回去)、螺栓头和螺纹是否容易滑掉,基本就已经能够对这台车的质量,有一个大概的结论了 —— 不管是国产车还是进口车,同理。


       最近两年,新车型的推出多如牛毛,看得人眼花缭乱的。只是,其中的很多款车型,其结果注定了就是地平线 —— 没有多少人会记得制造商是谁、牌子是什么。这情形,就像现在看到路边的一台国产 Ninja 模样的跑车,但对这品牌没有任何的印象那样。

        当然,也许一些车型的本身,初衷就是一台地平线,只想短、平、快地在推出的一瞬间完成了收割,就已经完成了任务、走进历史,根本就不在乎有没有人记得它存在过。因为没了快速的收割之可能,那么也许这款车甚至就不会诞生。最初的数字模型,甚至就是建基于快速的收割。


       有时候会反思一下,当地平线的受欢迎程度、达到了一高度的时候,那么是否就意味着自己原来的思维是错的、与现在的消费潮流脱节了。因为在某一个特定的时期,在马路上看到类似车的频率实在是不低。当然,这仅仅就是一个消费的潮流而已,谈不上什么思想感情,就像是我所爱看某 AV 女星,现在已经被更年轻的所取代那样而已。而且,地平线也教育了一代青年爱好者的动手能力和机械原理,间接地普及了更多内燃机的知识。

       要从众多的地平线中突围出来,成为非一般的地平线,对所有制造商来说都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如何在成本与质量(或者说是预定售价)的矛盾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在很多情况下,不是制造商做不到最基本的质量、调校水平,而是成本数字模型的限制之下,售价作为决定性导向的结果 —— 成本升高导致定价太贵了、没人买,那么这款车型就只能永远地停留在纸面讨论上。

       正如标题所说的,问题多多的车型,仅仅是依赖着低廉售价、对经销商的高返利,那么就得准备推出新的地平线、以替代旧的地平线,才可维持收割能力,一项原本摩托车制造的业务,变相地就成为了一个金融业务那样 ... ... ...

        本文其实并不是要聊如何去避免沦为地平线,又或者是如何提高质量,自己也没这个能力与水平去讨论这些话题。现在,只是下了一个如同标题那样的结论 —— 短短的三几年之后回头再看,那些小毛病多多的个性化、休闲娱乐化车型,最后不过是台地平线,尽管在刚推出的时候是风风火火的。

       看起来,从一颗螺栓去看一台车的质量,有时候还并非是完全不靠谱的。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