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海外制造商一直在尝试打开国内大车市场:Honda 篇
2021-06-15 06:45  浏览:16384

海外制造商一直在尝试打开国内大车市场:Honda 篇

最近两年,外国的摩托车制造商似乎加快了面对国内(这里暂指内地市场)的新车发布频率,让人感觉中国的大车市场(这里暂时以排气量 250 cc 级别或以上,作为大车的标准),怎么一下子就热了起来了?!

但从自己的角度去看,这些现象的背后,大概有这么一些故事:

1、外国的制造商,尤其是日本的制造商,从千禧年间开始,就一直在努力尝试打开国内的大车市场,从未间断过。而今天所看到的阵仗,只是过去二十年来,不断 “ 交学费 ”、碰钉子、路线探索并稳定下来之后的结果;

2、以 Honda 为例,最近的 CB400 系列,或许仅仅就是当年嘉陵本田 CB250N(Nighthawk 250)策略的延续。但实际上,现在的 CB400 系列,并不见得比当时的 CB250N 有更高的消费规格(注意,只是消费规格,非技术规格)—— 现在的 CB400、在首都估计只够买一个马桶活动范围的空间(0.5 - 0.6 平方米的商品房),而当时的 CB250N,估计至少够买一个卫生间了;

3、得益于信息传播渠道的现代化,地毯式信息轰炸的成本比之前低了很多(以前几乎是没可能的),也就相对地容易创造出一种热烈的新车上市气氛;

4、最近五年,大车在国内每年的销售增长速度是爆发式增长的,除去了一些触发正常增长的元素之外,我个人认为,还有两大元素在背后推动着大车的市场在加速增长。首先是对粤东走私车的打击,全国范围内每年加大的打击力度、几乎就等于是对正常纳税车辆的助推力度;

5、另一方面,最重要的一点是,车价变得便宜多了 —— 现在的十万元,跟最初(譬如:2008 年全球金融风暴之前与之后)的十万元,价值是不一样的。最初,好听一点、是等待消费者的钱包涨起来,可以买得起车。而现在正常一点的说法是,等货币贬值到一定程度,钱几乎都不是钱了,那么门槛自然就变低了;

6、想想也是正常的,在通勤类车型(这里指的是排气量在 150 cc 以下的、非高性能的车型)面对着国产车激烈竞争的环境之下,把大车带进来(进口形式)、以显示自己的实力,拉抬一下通勤类车型,对外国制造商来说,是个一举多得的玩法;

7、更多的小故事,稍后陆续补充;

本系列文章,并不是仅仅要说、外国制造商一直就对大车市场虎视眈眈,还希望提醒国内的制造商 —— 虽然现在显得气氛热烈,但外国的制造商,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经针对国内的大车市场、不间断地做着尝试,并不是今天才有实质动作的。

如果说,国内最初的大车市场环境,让外国的制造商还无法伸展的话,那么现在,自己的判断是处于才刚刚热身的状态,而判断的依据通常就两个:定价的高低,以及车型的数量和发布密度。

居安尚且思危,更何况、现在与居安的距离还远着呢。

下面的图片,2009 年十一月、广西荔浦市,摩托 Yes 的第六届年会(资料图片)。

下面的图片,2009 年十一月、广西荔浦市,摩托 Yes 的第六届年会上,Honda 展示了包括 Goldwing “ 金翼 ”、CB1300SF、Forza 250 以至是 XR100R、XR80R、Z50 Monkey 在内的多个进口车型(资料图片)。

如果,在二手大车较多的活动中,Honda 所展示的新车,拿到了一定的订单,那么他们此后的步伐估计会跟现在有所不同。只是,当时的三十万、跟现在的三十万,其购买力实在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而今天同样的车型、更多的电子装备,在绝大部分的情况下,其定价要比当时还低,譬如下一期将谈到的 Yamaha,当时的 YZF-R1、定价要达到 30 万元的级别,而现在的 YZF-R1,配备了更多的电子装备、更强的性能、更轻的车体,但价格只要 22.98 万元。

三十万元在 2008 年全球金融风暴之前,已经算是一个小康的数字了、一个敢生第三胎的底气款项了,尽管当时,计划生育正进行得如火如荼 ... ... ...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