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友天地
好心人送摩托车 助夫妻教师骑车相会
2013-03-30 10:09  浏览:373


3月6日下午,难得一见的廖占富、张兴琼享受着静谧时光。

3月28日下午放学后,廖占富老师走了两个多小时山路,回到家中时,已经晚上8点钟。接到记者电话时,廖老师很高兴:“好心人捐赠的摩托车可能就在这两天到位,我和老婆都要学骑车,今后回家就再不这么累了。”

从3月6日以来,本报连续报道了通江县“夫妻小学”的感人故事,引起了不少好心人的关注,他们纷纷为“夫妻小学”捐资捐物。

大家很疑惑

坚守25年为了什么

“这是一段传奇,一对夫妻,两个山头,各自撑起一座学校,坚守大山25年。”从3月6日,本报连续刊发通江县“夫妻小学”的消息后,引起国内众多媒体的关注。20多天来,不断有媒体记者和志愿者前往石庙子村小与火天岗村小,大家都在追问同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力量,令他们在大山里一呆就是25年?

廖占富曾用3个小时,向记者讲述了在了火天岗大山教书的25年,2009年,他考取公办教师,但还是回了火天岗大山。事实上,廖占富经过慎重的考虑:孩子可能还将面临没有人教的情况;张兴琼还在上面,“如果我真的走了,她一个人很孤单,每天还要回家照顾老人,很辛苦。”于是,他选择到现在的石庙子小学。

3个小时中,廖占富叹了5次气,挠了13次头,流了一次眼泪,“把什么都说了。”但却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自己:我自己都没有搞清楚,为什么被孩子们给留住了?

这是一个自嘲式的反问,廖占富并非不知道原因。

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因为孩子。曾经有媒体问过廖占富和张兴琼为什么不离开,他们故意将“舍不得孩子们”这个理由省略了。“很多人都不信,都理解不了,会觉得很假。”

教学条件改善

收获全新教育理念

“夫妻小学”的感人故事见报至今,已经有一个多月了,廖占富和妻子以及学生们的生活和学习已经在悄然发生改变。

省扶贫基金会捐赠的3万元,将转换成学校的必需品,比如乒乓球台、羽毛球拍等等;省文明办工作人员专程来到学校,为孩子们捐赠了30多套学习用品;四川师范大学5名学生志愿者,在两所村小上了两天课;通江县一支爱心团队送了两盏台灯和一些教学仪器……当得知自己作为巴中市教育系统唯一代表,参评“寻找我身边的张丽莉”活动时,廖老师有些不好意思:“我还得继续努力,她(妻子)也要努力。”。

学校教学条件马上将得到改变,孩子们将和城里学生一样,可以打羽毛球和乒乓球了,廖老师话语里掩饰不住兴奋。但他觉得最大的收益是,自己学到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在和志愿者及媒体记者的互动中,孩子们增强了动手动脑能力,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当然,也有遗憾的地方。廖老师弄不明白,无论捐资还是捐物的,所有好心人都不肯留下名字。“我想把他们的名字记下来,我想告诉孩子们,将来走出大山后,不能忘记火天岗村小和石庙子村小的过去,不能忘记曾经帮助过我们的好心人。”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