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国内春运,被称为“地球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而大批农民工艰难返乡更是其中少不了的图景。在这种背景下,一个年轻母亲因为思念儿子,骑摩托驱驰2000多公里回家,自然更能触动大众的情绪。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这一现代传奇,直到目前仍缺乏直接证据,几乎很难证实。而在公众关注的背后,则是对离家农民工漂泊命运的广泛同情……
一位年轻母亲用了6个昼夜骑摩托车2000多公里回家看儿子,引起网民热议,被称为“英雄母亲”、“史上最牛母亲”。这位母亲名叫李春凤,今年32岁,重庆黔江区小南海镇新建村3组人。2001年嫁给本村的罗登军,2005年生育一个儿子。2006年夫妻一同前往浙江温州打工。
李春凤的故事简直是个现代传奇,在春运一票难求引发的广泛情绪下,一位年轻母亲骑摩托车回乡探子更是轰动一时。
妻子千里探子,丈夫也不清楚
1月21日,记者来到新建村,李春凤的丈夫罗登军说,妻子出去接受采访了,过一会就回来,这两天她一直忙于接待媒体。坐在火炉旁与罗登军聊他妻子骑摩托车回家的事,可罗登军却说他也不太清楚。连妻子何时买的摩托车也不知道,骑摩托车回家也没给他打过电话。
2009年,罗登军去了浙江金华一家运输公司打工,两口子每到过年都是各自回家,很难遇到一起。妻子做什么事情也不太与他沟通。罗1月9日刚从金华回来,第二天早上看见柴火棚里放了一辆太子125摩托车,还问母亲是谁的,母亲说儿媳带回家的。
下午6时许,李春凤回来了。这位32岁的母亲说话嗓音有点嘶哑,她解释是骑摩托车时间太久,一个多月过去了,身体还没有恢复。
说话间,李春凤从口袋里拿出好几张记者的名片:这些天家里来的记者太多了,还有正在路上的,也有从外地打电话采访的。而面对每家媒体,李春凤都要重复一遍骑摩托车回家的过程。
李春凤回忆骑摩托车回家看儿子的起因是做了一个噩梦:回家前一天,给儿子打电话,儿子在电话里哭着说:“妈妈你在哪里?我要来找你!”当时儿子浑身是血,不知道还有救吗,吓得她出了一身冷汗……
第二天,她立即和学校老师通了个电话,老师说孩子一切都很好,让家长放心,但她还是放不下心来。放下电话是早上7点钟,她做了决定:以最快的速度回家看孩子。着急的李春凤也没给老板打招呼,就将行李捆绑在摩托车后座,按照地图路线直奔重庆老家。
一路太辛苦“啥都记不起来了”
一个女子千里骑摩托返乡,或许经历的艰难太多,具体什么时间出发、走的是哪条国道或高速路,李春凤都说回忆不起来了。
她唯一记得的是,路过一家小卖部买了些东西为回家做最简单的准备:20个棒棒糖,老板还送了1个;两盒金嗓子喉宝;一瓶1.5升矿泉水;十几包方便面,一共花了30多元。至于在什么地方买的,什么品牌的矿泉水、方便面多少钱一包等都忘了。
李春凤回家的路线是买摩托车时请人给画的一个地图,此外她自己还买了好几本地图,有整张的,也有翻页的。李春凤说,自己只上过两年学,识字不多,也不认识地图上的地名,所以在6天6夜的行程里没记住一个城市地名,或者有印象的标志等。只知道经过江西、湖南、湖北,最后抵达重庆黔江,全程2000多公里。由于摩托车是二手车,公里表已损坏,显示数字为19334公里,所以也无法算出她的真实行程。
由于担心路上遇到坏人,李春凤有意将在工厂打工的旧制服穿在身上,头发压在头盔里,从外表分辨不出男女。就这样在寒冬腊月行程2000多公里,6天6夜风雨无阻。在6天行程中全部是靠方便面充饥,没进过一次餐馆,唯一一次是在加油站旁边买了一个盒装的方便面,店主提供开水泡面。
问到在什么地方,哪家加油站,商店叫什么名字,李春凤说都记不起来了。李春凤自称6天时间只喝了半瓶矿泉水,这或许是一种夸大的说法,远超过人体所能承受的极限。
李春凤说,4年前发现自己患有心脏病,路上实在累了,只能在马路边树底下休息一会儿,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缓过劲来就赶路。在140多个小时里,只住过一次旅馆,花了20元休息了4个小时,深夜2点就再次动身启程,具体住在哪家旅馆也忘了。只记得是个大通铺,屋里住了五六个女的,自己也没脱衣服,就是靠在床边休息了一会儿。一路上没洗过澡、没换过衣服,因为舍不得花钱。
按李春凤的说法,主要靠晚上赶路,行人、车辆少,速度能提到80公里以上。
路上摔倒“地图弄丢了”
一位女子6天6夜行程2000多公里,应该对这次旅途记忆犹新,有说不完的甜酸苦辣,但李春凤说仅有两件事能让她回忆起来。到长沙前的一天,在一处急转弯,差点与对面的大卡车相撞,自己连人带车摔倒在地。过了好长时间,来了一辆摩托车,有个男子停下来将她扶起。李春凤检查了一下,车况都很好,只是挡风玻璃摔坏了,脚上穿的鞋子也磨破了。
李春凤推着摩托车向前行走了200多米,来到路边一户人家,问对方有多余的鞋子吗,对方送了一双运动鞋,李春凤给了这户人家10元钱。
第二次大概也是在长沙,出发的第四天迷失了方向,不清楚走到哪条路上了,只好停下来问路。过来一辆出租车,对方要300元带路,李春凤没答应。后来又来一辆出租车要200元带路费,花了40多分钟,她才又回到国道上。具体是哪条国道她回忆不起来了。
在2000多公里行程中,加油四五次,共计250元,住宿费20元,带路费200元,泡方便面要店主多加一点菜叶付了2元钱,其他再没什么支出。最欣慰的是摩托车没有一点损坏(前边曾说摔倒挡风玻璃摔坏了),没交过路过桥费。
遗憾的是,李春凤说她在路上连人带车摔倒,不仅是人受了点轻伤,手机、地图、行车证等都丢了。所有能证明她是驾摩托回家的证据也都消失了。
李春凤说,自己做什么事情都是独往独来,不和任何人打招呼。记者问为什么不让丈夫骑摩托回家,李春凤说那是自己花钱买的车,不需要丈夫帮助,再说他工作也忙。记者问摩托车什么时间购买的,车主姓什么,使用了多久等具体问题,李春凤都回答不上来。只说是在温州龙港摩托车二手市场花了5000元买来的,具体时间不详,“大概是在夏天吧”。
打工三年,不知老板姓名
对李春凤的壮举,记者甚为钦佩,但在两天采访中,许多关键问题反复询问,答案仍然是模糊不清。
李春凤自称在温州龙港一家餐馆打工三年,但至今不知道这家餐馆叫什么名字,在哪条路上。只知道是一家海鲜馆,餐馆里加上包间有10张桌子,仅有她一个服务员,老板娘对她很好,平时还给她买洗发水,她和儿子很多衣服都是老板娘送的。
李春凤说,摩托车平时就放在餐馆地下室里,她住在5楼,老板管吃管住。自己还在2009年花了五六千元考取了小车驾驶C照,领证日期是当年6月17日。餐馆就她“一个服务员”,哪来时间去学车?李春凤说三个月学习期间都是“请人代班”。
可相处三年之久,她竟不知道老板和老板娘叫啥名字,连姓什么都不知道,电话号码也丢了。离开这家餐馆时,李春凤也没给老板打招呼,工钱是提前支付过的,每月1800元,老板娘还多加了100元开瓶费。回家时她身上有近2000元现金。
李春凤说,她也曾打听过托运费,每天都有从温州发往重庆黔江的长途班车,托运每台摩托车运费要350元,而且要拆开方可托运。考虑到拆开后又要花钱请人装,还不如自己开回去,这也是李春凤驾驶着这辆浙C-PC663摩托车千里回乡的原因之一。
所有前来采访的记者,都无法确认李春凤具体回家的时间,能确认的唯有黔江蓝天留守儿童学校的校长冯大立。
冯大立回忆说,那是2010年12月15日中午1时许,他带着孩子们在外面做操,这时见到一年级学生小飞(化名)的母亲李春凤,手里拿着一个头盔从大门进来。冯与李春凤曾经见过面,商量她孩子上学的事。他问李春凤什么时候回来的,李说是骑摩托车从浙江回来的,冯校长不信,2000多公里,不要说一个女子,就是一个男人也很难做到。
李春凤看校长不信任,指着外面的摩托车说,这就是我骑回来的摩托车。冯校长看到的确是浙江的车牌号,这才相信了对方是骑摩托车回家的。
学校的向平老师赶紧拿出数码照相机拍摄了21张照片,但从照片原始数据上查看,时间是2011年1月16日9时32分25秒,与冯校长所说的时间相差整整一个月。
骑摩托回家照片疑点多多
为了核实准确,1月22日下午3时,记者离开李春凤家后,再次采访黔江蓝天留守儿童学校校长冯大立,当时他正在接受当地一家晚报两位记者采访,其中就有网上流传的《母亲骑摩托四千里回家看儿子 为安全女扮男装》采访记者韩某。
据冯校长介绍,1月6日,重庆黔江区一家都市报的记者陈某来到学校采访留守儿童,他将李春凤骑摩托车回家看儿子的事告诉了陈某。陈对此产生了兴趣,当时李春凤又回到温州打工,陈某通过电话采访了李春凤。
1月14日,李春凤来到学校,陈某在学校里拍摄了母子相拥而泣的照片。稿件刊发在1月15日当地一家都市报的社法新闻版,标题是《曾从浙江骑摩托车回家看6岁儿子 母亲5天骑行2000公里 昨天又乘飞机回来过年》。这是全国第一篇有关李春凤骑摩托车回家的稿件。而记者在采访李春凤时,她称根本没有乘飞机那回事,在外打工哪舍得花钱买飞机票?
冯校长说,1月18日晚,他接到了当地一家晚报记者韩某的电话,韩记者在电话里采访了半个多小时,可能也在电话里采访了李春凤,但能肯定韩记者没到黔江来,也没有见过李春凤本人。第二天,该晚报刊发了《母亲骑摩托四千里回家看儿子 为安全女扮男装》这组报道。各家新闻媒体也是看到这组新闻后,纷纷前往李春凤家采访。
冯校长将当时李春凤回到家的21张照片全部拷给了记者。拿到这些照片记者产生很多疑惑:第一,李春凤称在回家途中在一处急转弯差点与对面卡车相撞,她连人带车摔倒在地,挡风玻璃摔坏了,但从照片上看却完好无损;第二,李春凤称摔倒后,来到路边一户人家要了一双运动鞋,可照片上却穿的是一双黑色棉鞋;第三,从着装上看,衣服、裤子没有丝毫污迹,根本看不出是行程2000多公里、6天没换洗衣服的迹象。
为此,记者找到拍摄这些照片的向平老师,向老师说自己喜欢摄影,看到李春凤感人的场面,主动取相机拍摄。记者问这些照片的原始数据为何都是今年1月16日,向老师说,照片拍了好几次,也许是上传照片把时间搞错了,但绝对是在2010年12月14日、李春凤来学校拍摄的。这个时间与冯校长所说的15日又相差一天。
为了辨别真伪,记者通过学校知情人士介绍,这些照片的确是在今年1月16日上午9时拍摄的,是学校老师打电话通知李春凤开着摩托车来学校。车架上的行李都是在学校找来一些东西捆在上面的。随后,就将这些照片传给了当地一家晚报的记者韩某。对此,该报刊发的这组新闻报道存在许多疑问。到底是谁在隐瞒真相?
再回酒店打工,仍说不清店名
新建村距重庆市有300多公里,山区交通不便,摩托车是当地村民的主要交通工具,当地许多妇女也都会驾驶摩托车。记者走访了几位村民,大家都不太相信李春凤是骑摩托回家的。
李春凤的叔叔罗家坤说,这怎么可能呢?“她就是在娘家弟弟那里学了几天驾驶摩托车,就有这么大的本事从浙江开到重庆老家,全长2000多公里,6天6夜就吃几包方便面?”一名中年农妇说自己开摩托车有8年多了,也没走过远路,李春凤才开了几天摩托就敢跑几千公里?
李春凤解释说,自己从小就会骑自行车,弟弟家里有一辆摩托车,只是大概指点了一下,自己就能骑着走。不过,并不强壮的李春凤与这辆太子125摩托车形成很大的反差:从家里的柴草棚里,李春凤一个人很难将这辆摩托车推出来,在路上行驶时从操作上看并不是很熟练。
李春凤是否开着摩托车返乡?因为缺乏直接证据很难下结论,即使按照冯校长所说的2010年12月15日到家,按此向前推算6天,也就是12月9日李春凤从温州出发。这个时间段距春运还有一个多月,称不上是买不到车票返乡。
李春凤回家后不久,再次返回温州龙港打工,仍然是原来那家酒店,只干了十几天活,老板还付了900元工资。之后,李春凤又一次回到了家乡。
而这次返乡李春凤记得非常清楚。从龙港到温州汽车票35元,下车“打的”到火车站11元,从温州到金华42元,再从金华到黔江182元。在采访中,记者能感受到李春凤的思维是清楚的,而再次问她打工酒店的名称和老板的名字,她却说记不起来。
承受煎熬,李春凤们的命运
看得出来,李春凤的确很爱儿子,这种爱在她看儿子的目光里表露无遗。只是这次骑车千里回家,李春凤没给孩子买任何礼物,只把最后一个棒棒糖留给了儿子。李春凤说,孩子两岁前从来不叫她妈妈,每年在外打工,回家最多不超过10天,除去坐月子外,这几年真正与儿子在一起的时间加在一起也不过两个多月,6岁的儿子实际上是奶奶带大的。比起母亲,孩子更爱奶奶。家里有好吃的,儿子首先想到的是奶奶,这一点让李春凤很是心酸。而学校老师也证实,李春凤见到儿子时,心情很难过,但儿子的表情比较麻木。
这也是蓝天留守儿童学校存在的原因,该校目前有四个年级,附近几个村的打工者把他们100多个孩子都托付给了这座去年刚建立的学校。这几天学校也放假了,大多数孩子的父母都回来了,几个家长今年不回家的孩子,也被爷爷奶奶领回家了。
为了生活常年离家四处奔波,时刻承受着生存压力和亲情熬煎,这是李春凤们的命运!人们期待有一天,这一切将会不再上演!
本报记者 胡国庆来源:华商报
调查称母亲骑摩托行千里探儿可能为假新闻
2011-01-24 11:17 浏览: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