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轮出行的未来,属于电摩。
在全球“油转电”的大趋势下,电摩的崛起已经不仅是一场简单的终端产品变革,更是一次从国家政策、消费需求、格局变动到核心供应链的全面重构。
时代浪潮与内在驱动:电摩何以成为未来出行主流?
电摩崛起的背后,是全球能源转型、政策导向、产品演变与消费群体变迁下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电摩成为未来两轮出行的主流趋势,已在国内外市场开始展现出清晰的脉络。
1、全球“油转电”不可逆,海外将迎爆发期。
放眼全球,大部分国家在减少石油依赖、保护自然环境上已达成默契,交通领域的电动化转型是其中的关键一环。这一趋势在东南亚和南美等传统两轮车高密度市场表现得尤为激烈和迅速。
看东南亚:
越南,首都河内市已明确计划于2026年7月起在市中心区域禁止燃油摩托车通行。经济中心胡志明市,计划到2028年将40万辆燃油摩托车替换为电动摩托车,第一步就是2026年禁止燃油摩托车用于网约车和外卖配送等商业运营。
印尼,政府提出了到2025年将20%的摩托车转换为电动,并计划在2040年全面停止销售燃油摩托车的目标。政府提供补贴、加速充电站建设,并鼓励本地化生产以实现这一目标。
菲律宾,对电动摩托车及零部件进口实施零关税政策,最新关税减免令将延续至2028年,直接降低了市场准入和消费门槛。
再看南美:
智利、哥伦比亚、秘鲁等国纷纷推出新能源交通政策,包括购车补贴、减税和充电设施建设,为电动摩托车发展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
2、电自国标催化需求释放,驾照利好成前置条件。
再看国内,新版《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对整车重量、塑件使用量做出严格控制,且最高时速、电机额定功率的硬性规定,以及超速自动断电的设计,限制了其在更长距离通勤、复杂路况下的实用性。
相比电自,电摩在速度、动力、载重、远距离骑行等方面的优势和实用价值被进一步放大,用户购车更愿意选择电摩。
同时,国家公安部持续推进的“放管服”改革,通过“送考下乡”、考试费用下调、流程简化等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显著提升了全国摩托车驾驶证的普及率,为电摩在国内市场的崛起提供了一大前置条件。
据统计,2025年第一季度,全行业完成电动摩托车产销81.09万辆和80.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7.16%和18.31%。
3、 消费主体迭代,中高端市场牵引产业升级。
电摩崛起的另一大推手,就是年轻用户群体。年轻人正在成为两轮出行市场的消费主力,他们除了基础功能外,更追求产品的高性能、高智能化和个性化。这种需求升级,将直接催生并做大中高端电摩市场。九号、小牛、极核等新势力品牌正是洞察了这一趋势,持续在电摩品类上深耕细作,进行战略性的产品布局和品牌投入。
电摩的崛起,将直接拉动整个产业链在技术研发、精密制造与品质控制上的全面跃升。尤其高速电摩更是需要一套更先进、更可靠的配套体系作为支撑。特别是性能和智能方面,其中支撑电摩强劲性能的锂电池更是首当其冲。
面对更高性能、更高智能对电池的高要求,锂电池在兼顾自身成本的同时,需要在续航、性能、安全、寿命,包括快充等多方面持续突破。
专注技术与研发,星恒为90%电摩车主打造“真正好锂电”
以目前行业锂电出货量最高的星恒电源为例。作为锂电供应链的天花板,星恒与传统品牌、新势力品牌均保持密切合作。其产品矩阵覆盖电自、轻摩、电摩等全品类,也覆盖低中高三端价位。
星恒深挖电摩性能潜力,旨在为全球90%的电摩车主提供“买得起、用得舒心、用得放心”的真正好锂电。这一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星恒在产能规模、协同研发与技术底蕴上构建的立体化优势。

先看如今电摩市场的实际情况,“90%用户的核心诉求”是什么?是不局限于那极少数赛道级的性能比拼,专注于满足普通电摩用户群体在日常出行场景中的共性需求。
1、用户需要在合理的价格范围内,享受更长的续航里程避免焦虑。
2、需要在超车或爬坡时,电池能提供充沛而稳定的动力输出。
3、需要电池能在各种应用环境与温度保持稳定输出和高安全性。
4、希望电池足够耐用,能经年累月使用更长时间。
简而言之,是性价比、续航、性能、安全、寿命五大维度的均衡与卓越。相比铅酸电池的性能而言,综合性能更出众的锂电池无疑更能满足电摩用户全场景出行下的使用刚需。
星恒满足90%电摩用户真实需求的核心落脚点,正是围绕这“用户需求全图景”来展开科技研发与产品创新,通过针对性的产品研发与技术突破,全面助力通勤电摩锂电化,以综合性能更强的锂电为用户带来覆盖全场景、高体验的电摩出行。
首先,星恒锂电具备规模化制造与卓越品控带来的稳定交付与可靠品质。不管是要数量还是要质量都能满足整车品牌的需求,其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下线的锂电产品,确保了在安全性、一致性、耐久性以及售后服务体系上,均能稳定处于行业水准之上,为整车品牌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底层保障。
其次,拥有联合研发的技术实力,深度协同为车企带来价值共创与降本增效。星恒的技术和研发实力,让其具备了深度参与整车前端研发的能力。从新车型立项,星恒便能参与三电系统的研发,并为整车企业提供定制化、最优化的锂电解决方案。
这种“嵌入式”的合作模式,能够从源头上帮助整车企业优化车辆结构设计、匹配最合适的动力系统,从而显著缩短新车型的开发周期,有效控制综合成本。如星恒与小牛公司的联合研发,围绕“微刀电池”等技术开展了深度合作,全方位提升了搭载车型的市场竞争力。

这种由核心部件供应商与整车品牌深度绑定、共同定义产品的模式,正在成为推动电摩产业技术快速迭代的一种新常态和高效范式。
最后,是星恒深厚技术底蕴驱动的产品定向创新与用户体验优化。作为最早投身于两轮电动车锂电化的品牌之一,具备深厚的行业基因与技术沉淀。这种“根正苗红”的出身,使其对两轮车,尤其是正在爆发的电摩品类的用户真实需求有着更为精准的把握。
如星恒上半年推出的电摩/电轻摩专用锂电FAR系列,不仅具备高峰值放电性能,更通过技术优化实现了同级别领先的续航实力,6048型号在一次充电后的续航里程可达120公里。
放大看
结语:
电摩的全球性崛起势不可逆,这样的浪潮将冲击着整个两轮电动供应链体系进行一场历史性的革新。作为电摩“能量心脏”的锂电池,更是处于这场供应链变革的风口浪尖。
星恒凭借深厚的产业积累与前瞻性的战略布局,担当起电动车锂电产业的发展重任。以实际行动为电摩锂电发展奠定基石,打造真正契合90%电摩用户核心诉求的锂电产品,也为整个电摩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而稳定的核心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