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报废、造就愈来愈多的垃圾 2:都说性价比,最佳的性价比往往是 “ 坐等准新二手 ”。
注:标题和正文中的 “ 十年报废 ”,泛指自相关政策推出以来所存在的报废限制(除了年限,还有使用一定里程之后的 “ 引导报废 ”),非实际强制报废的实际年限规定。
最近的这几年,朋友圈里的二手车买卖信息多了不少,且常常会出现 “ 准新车 ”、“ 可遇不可求 ” 、“ 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 ” 等,如今的朋友圈,是新车、二手车混杂的状况。
我一直说,自从强制报废政策推出以来,面向国内市场的摩托车,除了价格一直在下降,其质量水平也普遍地在下降:这个质量下降,首先是指可靠性、耐用性;而同一个品牌的同型号车款,最新的版本、对比起九十年代初版本,其差异则是更加明显 —— 当前的大部分内销市场车型,只要每多拆一次,很多踏板车的外壳塑料扣、就会更进一步提前报废,缝合度快速下降、很快就拼不回原样。
消费市场一直讲求 “ 性价比 ”,这不是今天才有的口号。相对于现在,过去的车(同型号或者是同表面配置)、其价格都很贵,其背后不完全是因为没得选、因为市场上还有 “ 地平线 ” 款式的产品可供选择,而经济环境、消费理念的差异,尤其是对报废政策尚未 “ 产生足够威力 ” 之下,高度的可靠性、耐用性,以至是二手车的贬值速度,都是消费理念中,支撑 “ 性价比 ” 的关键元素。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报废政策的影响力渐大,消费价值观也历经了一个逐步重塑的过程,随着上一代年轻人、上一代的 “ 韭菜 ” 老去,当初 1 万多元买辆 125 国产踏板、很大程度上会被新生代消费者定义为 “ 韭菜 ”,而 2、3 万元买辆单气缸的 250 则更是 “ 韭菜 ” 中的 “ 韭菜 ” ... ... ...
新时代有新时代的消费观,不一定要用过去的、对耐用性与可靠性进行定义,当然,所谓的新时代消费观,更贴切一点地说:新的经济环境之下、有新的消费观,或许与年龄、喜好潮流这些,没有多大的关系,毕竟有钱就自然会挑剔一些,穷的时候就得将就一下、能用就好。人还是那些人,眼角可以很高,但始终受到当前的、或是预期的钱包限制。
这两年里、新车型的推出速度,可以用眼花缭乱来形容,尤其是在娱乐、休闲车型的领域,款式多、且价格一降再降,看上去、是一波比一波更具 “ 性价比 ”,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不过,只要 “ 逛一圈 ” 二手车行情信息,往往就能感到 “ 准新二手 ” 是最能照顾钱包的选择,只需等上一年半载,一些当前吆喝声量较大、曾经是聚光灯之下的休闲车型,在二手市场里 “ 发热发亮 ”,其贬值速度,远高于当初的十八手 “ 水车 ”。或许,这就是买家用自己的钱包来投票的结果,同时也反映着降价就会导致在一定程度上降质、一分钱一分货这样的现实状况。
相对而言,有别于娱乐、休闲车型相对较高的转手率,追求实用性为主的通勤车型,其贬值速度相对慢一点,二手市场,一个产品的贬值幅度、贬值速度,首先是可靠性、耐用性的反映,与配置高低的关联度较低。
究竟一分钱一分货,是不是真理、或者说会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 ?而这个现在已经不重要了,毕竟产品做得再好、都敌不过强制报废!强制报废就是对摩托车耐用性与可靠性的重新定义:如今的二手车市场,车况仅是一个辅助性因素(瘸腿断手的车除外),焦点是需要提及剩余的使用年限,或者是上牌时间,既为了证明车子有多新(这个用于休闲车型较多)、也为还有多少年可用(这个常见于通勤车型)作表白 —— 车的状况再好,都抵不过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这就是衡量二手车价值的新标杆、甚至是唯一标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