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之旅
跨越时空的行走——DJANGO TT摩旅记录
2024-07-11 13:37  浏览:444

摩旅有很多种目的和形式,有人爱风景,有人爱美食,有人骑着大排量风驰电掣,有人骑着小车溜溜达达……就像“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有自己对摩旅的定义。我更倾向于人文历史的探访之旅,在行走中感受触摸过往、穿越时空的奇妙……

这里曾经是黄河

6月中旬,应友人之约跑了一场3天的小摩旅。我们的计划线路是安徽北部和河南东部小环线,全程基本在安徽宿州市、淮北市和河南商丘市这三个地级市辖区行驶,沿途要经过人口稠密的村镇、城区,还有丘陵山地,路况较复杂。这种休闲摩旅,骑踏板车是最舒服的,所以我们两人都骑的踏板车——我的是标致摩托DJANGO TT。骑着古典造型的踏板车探访历史古迹,倒也是挺“搭”的。

第一站是皖北故黄河两岸行走。说是“故黄河”,其实就是曾经的黄河。公元1855年(清咸丰5年)8月1日,河南省兰考县西北14公里处的铜瓦厢黄河流域,“河水异涨,狂涛奔泻。”在惊天动地的轰鸣中,黄河决口抛弃铜瓦厢以东的河道,改道前往山东,经东营入海。原来的皖北、苏北入海河道成为历史,老河道因为没有泥沙注入,由浑变清,成为一条缠绕在三省之间的美丽玉带。

6月18日早上,我们从江苏进入安徽,来到宿州市萧县辖区内的故黄河北岸。眼前的故黄河流域,水质清澈、河道蜿蜒,河畔绿树红花,已经成为黄淮平原上的一条景观带。一路走走停停,沿河西行,过砀山县,来到河南省虞城县利民镇。

俗称“老虞城”的利民镇是一座拥有4000多年历史的古城,舜的儿子商均在此地建立古虞国,故又称商均镇,明代以后称为虞城,建国后为虞城县政府驻地,1954年县政府迁出后设利民乡,1981年后改为利民镇。利民镇面积2平方千米,辖北大街、南大街、西大街、东大街、西关、南关、北关、东关等地,千年古城,四面环水——2800亩城湖(护城河)、5千米护城堤,东西南北有四个城门, 建筑格局独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境内还有商均墓、杨东明陵、城隍庙等古迹遗址10余处,镇北与山东接壤处的黄河故道大堤绵延8千米,是一道绿色的景观带。内方外圆利民镇,苍桑历史几千年。

四面环水的古城就在镇区街道后面,紧邻连接山东菏泽和安徽亳州的203省道。城内太老的建筑不多了,但街道的走向基本保持原貌,包括居民区的布局。朴实无华的小城内,蛛网似的小巷连接着碧波荡漾的护城河,在街巷两边的人家里,你能看到豫东民间的原生态生活状态,也能品尝到当地的特色美味羊肉汤、熏鹌鹑、丸子汤、嫩豆腐、绿豆茶。尤其是城内的孙家丸子汤——骨头熬制的老汤里放上小巧玲珑的酥焦丸子,配芫荽、蒜黄等佐料再放几片牛肉,鲜美爽口……

利民镇区午饭后,我们马不停蹄南下安徽,目的地是淮北市濉溪城区的石板街。

石板似镜,岁月如歌……

两辆车一前一后,从豫东到皖北,在绿色的大平原上自由行走,心情无比惬意。我们都很喜欢这种行走田园的感觉,但在坑洼村道上的骑行感受却有着明显的区别——老李那辆爱人平时在城区代步的国产“铁壳羊”明显不能适应太剧烈的颠簸,车架软、减震软,稍不留心就托底;我这辆DJANGO TT车架更扎实,悬挂更具韧性,跑起来省心多了……

过砀山县城,我们走237国道一路东南奔淮北市方向。这段路上的大货车太多了,烈日下尘烟弥漫噪声震耳。我们在无边的车流中左突右冲,在酷暑的煎熬中汗流浃背,直到傍晚时分的濉溪古城,眼前和耳边终于清静下来。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皖北平原上一片被历史深深浸润的土地,春秋时期就是人口密集区,还是皖北重要的酒产区,因古濉河与溪河在此交汇而得名濉溪。濉溪古城是当地近年来打造的一个免费的景区,景区的核心是历史悠久的石板老街。这条皖北著名的石板街始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总长1公里、宽约5米,全由青石板平铺而成,规格不一,路面中间高、两边低,路两侧砌有人行路肩石,以排放路面积水。街道两侧则是密集排列的商家,一些老字号延续至今,其间穿插着时尚的“网红店”。

濉溪老城石板街是皖北民间历史的缩影,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努力下,这条街依然保存着昔日老味儿,老街人仍按自己的生活习惯打发着时光,他们保持着原汁原味的生活状态,连街巷中的小狗都懒洋洋慢条斯理……岁月打磨过的石板街面如镜子般光滑,摩托车缓缓驶过,两边的银匠铺、杂货店、老药铺、小吃店、土产店依次掠过,不知哪里传来柳琴戏(一种地方戏曲)的婉转唱腔……这条老街是一座天然的皖北传统民间生活状态博物馆,驾驶古典韵味DJANGO TT行驶其间的我,不由得生出了穿越时空的奇妙感觉……

茶香临涣

第二天的目的地是濉溪县境西部的临涣镇。出石板街一路西行,过百善镇,经过几十公里的拥挤省道骑行,眼前就是千年古镇临涣。隶属于濉溪的临涣,在历史上要比濉溪厉害多了。临涣,古称铚,因境内的浍水又名涣水,城池临涣水而建,故名临涣。

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临涣城墙呈正方形,东南西北各有一个城门,四角有角楼,西城有六座烽火台,东城有三座烽火台,北面和东面有护城河,南面有天然屏障浍河,另外,城墙上设有观察防守的垛口。遗憾的是城墙大部损毁,现代仅存的部分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得以保存。现存的城墙遗址就在从濉溪过来的238省道旁边,在树木和杂草的掩盖下很难看清原貌了……

当然,临涣吸引我们的也不是城墙,而是这座千年古镇的文化和传承。这里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镇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保存着最原生态的皖北传统生活状态,譬如老茶馆。临涣是江淮地区著名的一座盛行饮茶文化的古镇。临涣古镇建于汉代,早在秦汉时已成为集市,隋唐时期成为贸易中心。水陆交通发达、商贾云集的临涣,传承着独具一格的茶文化。临涣茶馆,棒棒茶,老茶客,独特的皖北市井文化,都为古镇增添了无尽的魅力。而且,除了特色棒棒茶,临涣还有羊肉汤、马蹄烧饼、烧全羊、鞋垫牛肉、培乳肉等特色吃食,更聚集了皖北民间艺术表演者,有吃有玩有看的,住宿条件也很好。

驶进老街,正是午饭时间。我们来到一家老羊肉馆子,点了一盆汤浓肉鲜的手抓羊肉,要了几块酥香的马蹄烧饼,美美地吃了一顿。店主姓邹名老三,主业是羊肉馆,副业是画画,是一个出口成章的农民书画家。临涣的历史,在他口中如数家珍,看那神情,从汗毛孔里都往外透着自豪……

饭后,我们来到老街中心最老的那家茶馆。临涣的茶馆历史与这座古镇一样悠久——东晋时期出现茶摊,唐代开始演变成茶馆,明代以后发展到鼎盛期。至清末,街上仍有十几家较大规模的茶馆在营业。2017年,临涣古镇的饮茶习俗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来的这家怡心茶楼成立于1909年,是目前临涣名气最大的一家,也是完整传承皖北茶文化的一家,吸引了众多中外文化人士(茶馆内的照片墙为证)前来探访体验,前段时间,相声演员姜昆也带着曲艺界人士来这里与民间艺人交流。

临涣茶馆的原料大多来自皖南茶区,名气最大的则是最便宜的“棒棒茶。”这种茶其实是祁门红茶的茶梗,非常耐泡,配合当地的特色“硬”水,浓香爽口味道独特。临涣人有喝茶的习惯,尤其是临涣的老人们——劳碌了一生的他们终于闲下来了,每天早上来到茶馆,泡上一壶10元(可无限次续水)棒棒茶,点上老烟袋,在烟雾缭绕中,在地方戏曲和淮北大鼓的腔调中与老弟兄们天南地北扯一通……

临涣茶馆是皖北民间艺术的展示区,店堂内都有民间艺人的表演区。在这里,我们听到了泗州戏等地方戏曲,还欣赏到了原汁原味的淮北大鼓。淮北大鼓就诞生于临涣所属的濉溪县,明末清初时期的表演形式是以手鼓伴奏,半说半唱顺口溜;到了清代中期,逐渐发展成鼓位固定并配合响板,唱腔粗犷豪放扣人心弦。

浅浅呷一口甘冽的棒棒茶汤,在抑扬顿挫的大鼓节奏中,我扭头看着门前的DJANGO TT,隐隐感受到了现代工业结晶与乡土文化的碰撞,从这碰撞产生的火花中我看到的竟然是“和谐”……一点都不奇怪,古典造型的摩托车,岁月沉淀后的民间艺术,本就是异曲同工。当然,这里还需要一个前提,两者必须都是“原生态,尤其是车,要具有历史底蕴和传承的原创车款,不能是东施效颦的仿造。我是一个比较挑剔的复古车爱好者,最看重原汁原味。

骑着原汁原味的古典车,来原汁原味的古镇,感受原汁原味的民间百态……感觉就俩字:地道!

皖北有“天路”

第三天的行程计划是山路穿越。我们告别临涣,经淮北市南环路、东环路来到龙脊山路口。

这一带是淮北市与宿州市接壤区域,山势绵延起伏如一条巨龙的脊背,在自然风光方面颇具亮点,历史人文底蕴也很深厚,譬如在那部众多著名演员出演的电影《全民目击》中,龙背墙的传说就取材于此地,影片中也数次提及这一地区。

常规的龙脊山游玩项目是游览大方寺、观龙台、卧牛石、龙吟湖、扁泉、观日台、仙人洞等景区,但我们此行不进景区,去近年来当地比较火的“皖北天路。”所谓“天路”其实就是丘陵地带的一段山顶小道,因弯道急、路面窄、行驶中一览众山小,成为当地自驾游和摩托车跑山的著名打卡点,得了个“皖北川藏线”的别名。

顺山脚小道来到“天路”入口,老李在前我在后,两辆踏板车欢叫着驶进弯道,开始在山道上盘旋上升。几个弯道之后,老李却落到了后面。来到山顶的停车观景区,老李说他不是不想跑快,是“铁壳羊”在弯道中车身有点“拧巴”,不敢加油了。

实话实说:在我眼里,这几公里的所谓“天路”除了弯道有点意思,没有什么亮点,而且弯道太少跑起来不过瘾。天路北部的皇藏峪才是这条线路上的亮点。皇藏峪,皖北大地上最清净的一片去处,3.1万余亩皖北地区仅存的温带阔叶林带。这片地名的由来,一种说法是当年刘秀为躲避王莽的追逐藏身于此,还有一种说法是刘邦为躲避项羽的追杀藏身于此,总之就是皇帝曾藏身的地方。既然是藏身地,自然就偏僻清幽了。这片林密谷深群山连绵古树参天(中国最大古树群落)的山地是天然的氧吧和休闲慢游的好去处。境内不只有风景,还有远近闻名的美食——皇藏峪蘑菇炖鸡是享誉皖北的一道地方名菜,我们曾数次为这道菜来这里,怎么都吃不够。在皇藏峪境内,专做这道菜的农家饭馆很多。

离开皇藏峪,又是一条点缀着绿树繁花的美妙小道,又是一段浸满诗意的田园之旅。从这里北上的归途中,不只有鲜花和密林,还有一条清澈的河流陪着路面一起蜿蜒,一起穿过静谧的村落和黄地毯般的麦田……

DJANGO TT,让行走变得优雅

DJANGO TT不是一款能让你去荒原挑战极限的拉力车。通过这三天的摩旅,我体会到的不是穿越的刺激,而是行走的优雅。这优雅,首先来自从容不迫的骑行感受。DJANGO TT的骑行三角设置很合理,骑行中会让车手的双臂和双膝呈自然弯曲状态,座垫宽厚久坐不累,这是保持旅途愉悦的基本条件;此车的悬挂设定柔中带韧,车架刚性足,制动系统稳定可靠,各种路况中的操控都能让人保持从容姿态;发动机的震动抑制很棒,各种转速范围均没有明显的震感,加速线性后劲很足,动力性能可满足所有骑行状态。在收放自如中,沿途的风光尽收眼底,实在是惬意……

当然,除了骑行感受之外,DJANGO TT最大的优雅来自造型。在复古仿造泛滥的国内踏板车领域,原创的DJANGO TT就是鸡群中的凤凰,这款洋溢着浓郁古典气息的法式浪漫小车会让车手在骑行中生出“名正言顺”的满足感,增强拥有的价值感。这种感觉不是那些仿品可比的。譬如此行在“天路”观景台上聊天时,骑仿“铁壳羊”的老李说,跟你这车一比,我感觉有点别扭,很尴尬,原版和盗版就是不一样啊。

其实,很多车手都在骑姜戈跑摩旅,骑着这款好看的车行在路上,本身就是一道风景。事实上,DJANGO的摩旅历史也与车系历史一样悠久。譬如1956年,两名退伍的法国士兵就骑着DJANGO的原型车S57从越南西贡出发,经过17000公里的长途跋涉回到故乡巴黎……

感觉这款DJANGO TT与同门其他车款一样——强调的不是摩托车的性能,而是品味感十足的骑行体验和优雅的生活状态。其实,这才是复古车款应有的腔调。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