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春运
“摩托返乡”背后的“粤式暖流”
2024-02-06 19:51  浏览:650

“我没想到有这么多骑摩托车返乡的年轻人!”骑行途经321国道时,肖宇看到了不少同样骑着摩托车返乡的摩友们,兴奋不已。

今年春节返乡,“00”后青年肖宇做了一个大胆决定——从广东东莞骑着一台摩托车回云南文山老家。3天的骑行,也让肖宇对于父辈返乡的“摩托大军”有了更深切的体会,“老一辈辛苦地骑摩托车回家与家人团聚,路上确实辛苦”。与父辈不同的是,肖宇自主选择骑行返乡,重在享受自由和体验过程。

2024年2月1日,00后云南小伙肖宇骑摩托从东莞返回云南老家,当天过境肇庆封开县。柴嘉蔚 摄

春运,牵动亿万国人的心。20多年来,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骑着摩托,载着行李与家人,风雨无阻,沿着横贯东西的国道一路骑行,被亲切称为“铁骑大军”“摩托大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摩托大军”的人数在逐年减少。但“粤式暖流”的护航始终进行且不断升级,这是用工大省广东一以贯之的春运担当。

2018年春运期间,肇庆书法家在休息区为返乡务工人员写“福”字。黄非丹 摄

重走父辈骑行路  

2月1日凌晨,肖宇在东莞虎门镇骑上心爱的摩托车,安装好随车的运动相机,一把油门,消失在了苍茫的夜色里。

当天,肖宇从东莞虎门出发,一路穿过广州、佛山,到达肇庆与其他朋友会合,再一起沿着321国道,一路往西,途经封开县进入广西境内。经过12个小时的骑行,走过530公里,肖宇在广西贵港结束了第一天的行程。

为了这趟返乡,肖宇做了充分的准备,除了规划路线、呼朋引伴,自己也准备了100多片暖宝宝、50多片脚部发热片,还特意买了专业的骑行靴和骑行服。而沿途诸如广东服务站点提供的免费姜汤、茶水、充电器、暖手宝、简易维修工具、便民油桶和休息椅等,则让肖宇一路上更为从容。

长途骑行虽辛苦,但肖宇乐在其中。在他的短视频账号里,分享了不少这趟旅程中的见闻和趣事,2月1日发布的一条视频中,正是他在肇庆封开县贺江一桥上驶过的画面。

2024年2月1日,一群骑机车的“摩友”途经封开前往广西方向。 柴嘉蔚 摄

而更早一批骑摩托车返乡的年轻人,不少已经回到了家乡。

1月26日,今年春运首日,两名来自广西百色的“95后”小伙杨喜博、陆明矿从佛山出发,踏上了800多公里的回家之旅。

“现在高铁很方便,时间短,花费也比骑车返乡少。”两人说,对喜欢“诗和远方”的年轻人来说,骑摩托车回家,有更多超越时间和金钱的考量和收获。重走父辈曾经的骑行之路,感受父辈曾经打拼奋斗的岁月,是不可多得的人生体验。

来粤打拼已有20年的广西梧州藤县人周钊林至今记得,十多年前从中山骑摩托回藤县的回家路,要走12个小时。骑摩托回家的那几年里,周钊林的摩托车上还要载着爱人和年幼的儿子以及打包好的行李,而如果回家碰上雨天会更麻烦。“下雨天骑车的时候要披塑料雨衣,汗水和雨水会让全身都湿透。”他说。

“不是高铁飞机票买不起,而是趁着假期自己骑车回家更好玩。”对于春运返乡,这些年轻人与20多年前的“摩托大军”有着不同的感受和选择,骑车回家不是因为交通运力紧张,而是出于探索、丰富生活体验。

1月27日,春运第二天,广东佛山龙山加油站的繁忙还在继续。作为不少在粤务工返乡骑行人员必经站点,2013年以来,龙山加油站累计为超过458万“返乡摩骑”、5780万春运返乡人员提供过免费加油、休息等服务,投入志愿者逾5.3万人。

这两年,返乡“摩托大军”和过去比已经有所变化,“比以前少了,有不少年轻人骑车是为了‘体验过程’”。龙山加油站负责人表示。

2017年1月13日春运第一天,佛山龙山加油站聚集了上千返乡摩托大军在此等候免费加油,志愿者为摩托大军送上热辣辣的姜茶驱寒。资料图片

那些年的“摩托大军”  

那些年,春运返乡的“摩托大军”可谓浩浩荡荡。

据广东省交通部门统计,最高峰时从广东返回各省区的“摩托大军”规模超过100万人。其中,2013年骑摩托车经肇庆过境往返广西、贵州等地的“摩托大军”达到峰值,约110万辆次,此后随着经济发展,骑行群体呈逐年减少趋势。

“摩托大军”的减少,是交通便利、生活改善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持续发展的缩影。2012年至今,全国的公路、铁路交通路网越加完善,客货运力大幅提升,出行有了更多交通方式可选择;同时,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18311元增长到2023年的39218元,钱包鼓了,选择多了,让更多人返乡之路不再艰难。

在“摩托大军”出现的这些年里,肇庆作为连接广东和广西的“桥头堡”和交通枢纽城市,是进入广西、贵州方向的必经之路。

2015年2月,一辆警车在晨雾中为后方的3000多辆摩托车带路。韦石明 摄

韦石明来自两广交界的肇庆封开县,曾是一名媒体特约摄影记者。2005年以及此后的14年间,他一直跟踪拍摄“摩托大军”返乡这一题材,记录过无数感人瞬间和返乡故事。

韦石明曾拍摄过一张题为《雾中护航》的照片,2015年2月,一辆警车在晨雾中为后方的3000多辆摩托车带路。那天,封开交警从长岗收费站一路压速,把“摩托大军”安全护送到广西梧州交界,总路程大约49公里。

据韦石明观察,从2012年开始,“摩托大军”的规模就已有了减少的趋势,“将心比心,如果不是为了省钱,没有谁愿意开摩托车在风雨里奔走几百乃至上千公里的路程。”韦石明记得,曾经采访过的“铁骑”们说得最多的就是,开摩托车回家,主要是节省车费……

每一辆摩托车上,都是一个家庭;每一名“铁骑”背后,都是一段在外打拼、奋斗的燃情岁月。

1998年中秋过后,广西梧州青年熊石木走出老家,来到东莞务工,此后的20多年间,熊石木辗转东莞、佛山等地,当厨师、卖服装、卖水果、进工厂,“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2008年,熊石木来到了佛山南海的一家五金企业工作,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熊石木加入了摩托车返乡大军。“从佛山南海骑摩托,沿着321国道,五六个小时才能到家”。

熊石木的“摩托返乡”记忆最终定格在了2017年。这一年,熊石木的交通工具从两轮“升级”成了四轮。从此,过年回家再也不用冒着风雨和严寒。2021年,已入不惑之年的熊石木回到了广西老家,在梧州工作也便于更好照顾家人。

“我在广东收获了很多,我与爱人在广东相识,我的车和房也都是在广东打拼回来的。”20多年的广东奋斗岁月,为熊石木带来了更好的生活,也在他的人生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现在回想,我想对年轻时来到广东打拼的自己说声谢谢,是当年的坚持才换来今天的生活。”

曾经踌躇满志勇闯广东的青年们,如今大多迈入不惑之年。那些年“摩托大军”的风雨回家路,已成为一代人的珍贵记忆。

“粤式暖流”风继续吹  

昔日春运返乡动辄数十万“摩托大军”过境背后,温暖的故事不少。

熊石木对此记忆深刻,他至今还保留着2015、2016、2017年在“暖流行动”服务区停靠时拍摄的照片和视频。在这些分辨率并不高的照片和视频中,除了满载着行李的摩托车和摩友们,一顶顶帐篷引人注目,“热水供应点”“姜粥供应点”“卫生医疗服务点”“烤火点”“摩托车免费维修点”等服务点一路排开,志愿者们行走其间,为摩友们提供服务。

2014年1月22日,梅州返乡摩托大军路过丰顺县兵营山顶,志愿者为歇息的摩托车大军提供热粥。资料图片

“暖流行动”背后是涓涓细流。肇庆市广宁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横山中队指导员王彬在2010年成为了一名基层交警。今年,已经是他参加“暖流行动”的第12年。

王彬回忆,2012-2016年春运期间,平均每日都有近千辆摩托车过境。交警部门用警车护航车队前进,防止大货车超车等潜在交通危险。

“我们一般早上7时到岗,忙到晚上6时,有时候到晚上9时没摩托车过境了才安心离开等待第二天返岗。”每天,王彬所在的铁骑队都要来回穿梭广宁怀集两地十多次,几个来回,王彬的手就已经冻麻了,可想而知长途而来的“摩托大军”有多辛苦。“我们多做一点、多跑一趟,他们就更安全、更温暖一些。”王彬这样说。

王彬2012年第一次参加“暖流行动”时,碰到一对年轻夫妻前来求助,他们两岁的孩子在路途中着凉,高烧不退。王彬马上与同事用警车护送他们去最近的医院,夫妻俩走得急,把钱包落在摩托车上,王彬便与医院沟通先挂号治疗。第二天,夫妻俩想要去交警大队表示感谢却不见王彬身影,王彬早已又回到了“暖流行动”岗位上。

2018年,小志愿者利用假期时间投身暖流行动服务中。黄非丹 摄

救助伤者、安全疏导、寻找走失儿童……在“暖流行动”中,王彬每天都会帮助群众做各种各样的小事。王彬说,坚守值岗时听到一句“谢谢您”“辛苦了”,在路上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这些年来,随着我国公路、铁路路网越织越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摩托大军”不少转身为“汽车大军”,粤式“暖流行动”也将服务的阵地从国道转到了高速服务区和高铁候车区,服务也更加多样、贴心。

2024年2月1日,云浮市324国道石城镇茶洞路段设置有春运便民服务点,骑摩托车返乡的梁先生表示,这里有水、有粥、有面食等服务,很温暖。云浮市云安区宣传部 供图

放眼广东,越来越多城市开始为返乡司乘人员提供各类志愿服务。

今年春运首日,韶关京珠北、乐广北高速“清澈的爱,温暖回家路”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已全面铺开,通过设置瑶族非遗文化项目、挥春送福、暖心包等举措,为旅客的旅程带来独特的文化体验。

佛山的龙山加油站是大多数在粤务工返乡摩骑人员必经的站点,随着2024年春运启动,龙山加油站迎来了数十米长的返乡摩托车队。为此,佛山为他们提供了包括饮食、洗衣、淋浴等在内的近20种免费服务,温暖了返乡司乘人员的心窝。

今年,一家大型企业开展“情暖驿站”活动,在包括广东在内的全国8个省(区)近百座加油站,面向所有返乡人员继续提供“1+10+X”近20种免费服务,包括应急药品、热水、简易维修等10项基础服务,以及代换机油、修车等多项个性化服务。  

2020年,一对骑摩托返乡的夫妻在休息区相视而笑。 罗馨如 摄

诸如此类的粤式“暖流行动”不胜枚举。年年岁岁,每个人都在奋斗路上演绎各自人生,春运返乡故事也反映出家国时代的发展变迁。历添岁月,春满山河,在广东春运的路上,温暖依旧。

2月4日,距离除夕只有5天,回到家乡的肖宇开始忙着采购年货准备过年,当被问起以后是否继续骑行体验时,他充满期待地表示:“2024年我计划与朋友一同骑行进藏,要去感受更多更广阔的天地。”

编后

摩托返乡之变:从回家到体验

2024年春运启动了一段时间,南方+记者观察广东肇庆、佛山等地发现,骑摩托车返乡的人数在逐年减少,摩托春运的故事却仍在继续。不少年轻人选择骑行返乡,和父辈们不同,他们更看重骑行路上的感受,享受自由的感觉,有些人还在骑行中体会到了父辈的不易。

携带大包小包的“摩托大军”,曾是国人关于春运的独特印象。“不是为了省钱,没有谁愿意开摩托车在风雨里奔走几百乃至上千公里的路程。”记者采访中,一些“摩托大军”成员这样说,以前骑摩托车回家,主要是为了节省车费。如今,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回家有了更多选择。“摩托大军”少了,很多人把摩托车换成小汽车;“私家车大军”多了,今年72亿人次的自驾出行是去年同期的2倍。而这些年全国高铁发展迅速,各地都建起了高铁站,在外游子回家更方便了。

春运出行方式的变化,折射出中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变迁,也见证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春运,恰似一列时光列车,“运”送中国人最丰富的情感记忆。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