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新闻
赛车与公路用车、南辕北辙的差异:路况
2021-04-08 08:54  浏览:407
 “ 赛车与公路用车、南辕北辙的差异 ” 这一系列的报道,意在简述一下赛车,与能在公共道路上行走(也就是能上牌)的车辆,从车辆结构的本身(即使是相同型号的车辆)、到驾驶运用等等,一系列的巨大差异。

通过对这些差异的简述,希望能让骑士们认识一个真实状况:人有本能的反应,公共道路上的驾驶、无法如赛道中的心无顾虑,所谓的激情、至少是打了个折扣的;一个会对自己、对其他公共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构成威胁的激情,与其说带来兴奋、还不如说个冒险;无论开个什么样的车,公共道路环境的复杂性、都要比赛道大得多,除了风险、根本无法体验真正的激情;公共道路上的驾驶乐趣,可以或快或慢、或走或停,但不存在绝对的随心所欲,安全永远是第一!

所以,本系列文章的核心论点就是: 要疯、请到赛道里去疯!

这一期、我们说说在路况方面的巨大差异。赛车与公路用车在路况方面,最核心的差异当然就是在众所周知的不可预测性 —— 赛道上的状况,尽管也存在着不可预测性,但与公共道路上的驾驶相比、其复杂性相对地(只是相对地)较为单一。而这里说的状况,主要是指针对高速度驾驶之下、对驾驶者的安全性!

考虑到国内大部分的收费高速公路都对摩托车有所限制,故此本文所说的公共道路,暂且排除了高速公路,尽管所谓的高速公路、实际上还谈不上有多高速。

公共道路的设计之初,其综合指标、本来就并非以赛车级的高速作为衡量元素,每一条道路的设计都需要因地制宜、以满足市民的交通出行作为基础目标,多宽的路、满足多大的车流量,诸如此类的。除了机动车辆,还需要满足非机动车辆、行人的需要,针对不同的道路设计、对应着不同的速度限制。所以,公共道路里所说的高速、与赛车场内的高速,尽管本质上有着类似的逻辑,但实质上是有着巨大差异的 —— 与其称之为高速,对于公共道路上的话,称之为提速、或许更适合一些。

众所周知的是,赛车场从一开始、就是为了竞速而设计的:地面铺设的沥青,有着诸如磨擦系数、平整度等等的多项指标;什么级别的赛道、什么样的弯道、对应着就要有多大的缓冲区;缓冲区地面用什么去填充、防撞阻挡物用什么材料等等,FIM/FIA 都有着明确的要求 ... ... ... 而公共道路,只可以满足交通法规或现场所提示范围内的安全驾驶,而不会有类似于赛道那样的、专门针对安全的额外设施。

此外,基于使用目标的不同,赛道与公共道路在规则设定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同时对规则执行的强硬程度上的差异(赛道上逆行的代价,几乎相当于公共道路上的醉驾,性质恶劣的话、甚至可能会被拉进各赛事的黑名单)也是巨大的,尽管这两者、其实很难去作直接的对比。

公共道路(至少是绝大部分的公共道路)上的驾驶是限速的,而赛道上的驾驶、是不限速的,这句话就直接阐述了两者之间的设计差异。这些设计上的差异,再加上规则设计上的差异,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在高速驾驶之下、留给驾驶员应对突发状况的反应时间。

在机动车辆本身的安全领域里,一个经常被提到的是被动安全、主动安全。站在应用/驾驶的角度去看,赛车与公共道路上用车,除了硬件和规则方面的差异之外,即时的支援体系(是即时的支援体系、而非待呼唤的支援体系)则呈一个有、跟没有的区别:赛车场内,在正规的赛事中发生意外的时候、救援人员抵达意外者所处位置的时间,是需要以秒作为单位去计算的;比赛现场配备救护车和对应的救护人员,是最低的配置;除了紧急救护体系,还有旗号员、赛事管制、车辆救援等,为赛事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的综合体系。

上述的这些赛车配套体系,对于公共道路上的驾驶来说、是无法想象的。所以就像上一期所说的,赛道上的激情驾驶,是公共道路中的驾驶模拟不了的,因为这两者之间所处的环境,从设计之初就有着巨大的、堪称是本质上的差异。

对于有着众多新手参与的国内比赛来说,赛前的车手会议、是属于全体 “ 驾驶员 ” 的必修课。

此外,安全车的全场巡视、整个对应的综合支援体系准备就绪,是每一场比赛开始之前的 “ 传统环节 ”,车手的激情、就是在此种环境之下去展现出来。

除了那几部电影和卡通片 D,街道赛、是很多驾驶者在公共道路上选择激进骑乘风格的 “ 精神支柱 ”。尤其是英国的人岛 TT(Isle of Man TT,又称之为曼岛 TT),很多零星的片段里,那些洋溢着无数赞叹的旁白、再加上各种剪辑技巧配合之下的画面,触发了不少的高潮。

实际上,即使是这样的街道赛,其安全性、也不是非封闭状态下的公共道路驾驶可比。而街道赛、会有以下的一些额外措施:

1、距离开赛还有一段时间的时候,整条赛道就会有着丰富经验的人员作仔细的、反复的勘查,哪里需要做什么安全措施、哪一块位置需要作出修改,哪里需要设置减速弯,这些前期工作都是普通观众无法轻易看到的;

2、每一节/每一个组别的比赛完了之后,都会安全车巡视场地,保证路面不会有杂物。也许还没有达到一尘不染,但绝对不会像常规的公共道路那样,既可能会有沙泥、也可能在某个角落里有落叶和垃圾;

下面的图片,2009、2010 年间在广东江门市公共道路上举行的全国公路锦标赛分站比赛(资料图片)。

3、当然,虽然属于封闭性质的赛道,但车手还是能够透过自由练习和排位赛去提前先熟悉赛道。而且,不会有突如其来的、反方向的或者是横过道路的其他使用者;

4、比赛过程中,每一个角落里,都有工作人员打出旗号,告诉你跑道前面的大概状况:红旗表示比赛被即时终止了,黄旗意味着前面有意外!

5、此外,与赛道中进行的比赛相同,街道赛有着完善的一整套综合体系、去为比赛提供各种的保障;

6、赛前、每一节比赛的赛后,都有一整套严格的 SOP(标准操作程序)。而这套 SOP,是 FIM 从过去数十年里、在世界各地的比赛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与成果。

下面的图片,2009、2010 年间在广东江门市公共道路上举行的全国公路锦标赛分站比赛(资料图片)。

下面的图片,一年一度的澳门格兰披治大赛车(资料图片)。

在东望洋跑道的每一个重要节点上,都有着处于高度警戒状态的工作人员,是所有街道大赛的必然画面。

从赛车到赛道硬件、赛道软件,赛车与公路用车,都存在着南辕北辙般的差异。毕竟,瞬间的激情爆发、仅仅是生活构成的一小部分,以自己的安全、甚至是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作为代价的话,那么就成为了一个有今天、没明天的短暂选择。

安全不是一句有空一起吃饭、有空一起喝茶的客套话,这需要一个切切实实的保障措施。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即使如人岛 TT 那样的比赛,也出于安全方面的原因,近年换用了单独、间隔式的发车(Pikes Peak 派克峰登山赛,也是采用此发车方式),而非像澳门格兰披治大赛车、甚至是北爱尔兰的西北 200 哩(North West 200)那样的车群一起发车的方式。

下面的图片,2019 年度人岛 TT 发车的一刻(资料图片)。

此外,从自己所掌握的数据去看,街道赛的车手、与世界大赛(MotoGP 和 WSBK)甚至是国家级锦标赛的车手,其竞技水平不是在同一个档次上的 —— 看一看美国车手舒旺斯(Kevin Schwantz),英国车手科格迪(Carl Fogarty)、日本车手本间利彦(Toshihiko HOMMA),当年在澳门格兰披治大赛车上、所展现出来的实力,自可作出基本的判断。这个话题,我们稍后会另文叙述。

总的一句话就是,公共道路上的驾驶,所谓的快、所谓的酷,顶多也就是偶尔地过过瘾、自我地感觉一下罢了,可千万别当真。而安全驾驶,才是创造出比今天更酷、比今天更快的保证。公共道路上的骑行,无法谱写任何与安全以外的驾驶之传奇。

赛车与公路用车、南辕北辙的差异:概述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