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之旅
摩旅与越野——浅谈长途驾驶综合实力与摩旅中的操控技巧(下)
2020-12-23 17:25  浏览:1007
 现在,摩旅群体在摩托车迷圈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无数摩旅爱好者行走在路上,收获着风景,享受着旅行的快乐。但是,并不是每次旅行都能带来快乐,摩旅的路上不只有风景,更隐藏着危险,而导致危险发生的根源,许多时候来自车手自身……

本期特别策划,我们将针对摩旅路上的危险,结合车手自身情况,推出最大限度避免伤害的应对措施。我们的重点工作是增加你的恶劣路面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提升你的长途驾驶综合实力。

前文阅读:摩旅与越野——浅谈长途驾驶综合实力与摩旅中的操控技巧(上)

补上技术的短板

大多数车手都不具备越野车技术培训的条件,不论场地还是车辆,让一个毫无越野车驾控基础的车手变成越野高手也是不现实的。所以,在这里只能针对本人这些年摩旅中遇到的恶劣路况以及应对方法,为车手们提供比较直观的解决方案。其中的一些技巧性动作,我们请来了资深越野车运动员和教练员进行现场示范。

路好了就快点,路不好就慢点。这是许多人在行路中坚守的准则。这话看起来没毛病,但在具体实施中却是有“毛病”的——不少人在好路上因骑快车出了事,一些人在坏路上并没因为骑得慢而远离了事故。事实上,越是路况好越不能放任速度,而坏路上跑得慢了也不见得是好事。

2006年6月初,在滇藏线香格里拉至盐井段,我和同伴遇到了漫长的砂石坑洼路面,在毒辣的阳光里饱受煎熬。当时,熬过德钦县城之后,我感觉要换一种走法了,在这种砂石细碎稀薄、坑洼不深的硬路面,越慢越难受,跑快点车和人都好受。休息时跟同伴说提速的事,他不敢跑快,让我先走,跑一会就在前面等他一会。

德钦进藏就这一条澜沧江边的大路,怎么跑都不可能失散。于是,我跟同伴说了一声,站起身来就拧起了油门。就这样一路“站骑”,一口气跑十几公里之后再找凉荫处停下来等同伴,一路走下去,我跑得悠哉悠哉,同伴却是疲劳不堪。长途摩旅中,我经常在看上去必须慢下来的破路上跑快车,类似的情形在今年的雅马哈飞致车队进藏中又一次重演——在丙中洛去察瓦龙的怒江边,为了拍摄车队行进照片,我不断地在砂石路上疾驰甩开大部队,去前方寻找机位……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提出质疑,认为破路上跑快车又颠簸又不安全。事实真是如此吗?建议存疑者找一段硬质小坑洼非铺装路面试一试,看看是跑快了颠簸还是跑慢了颠簸。怎么来形容呢?比较好懂的就是:速度快一点跑,细碎坑洼和砂石造成的颠簸还来不及通过悬挂反馈到座椅上,摩托车就带着你冲过去了,如果你在这个过程中采用的是站骑的驾控方式,能感受到的颠簸会更小。你可以找越野车场地赛或拉力赛的视频看看,留意视频中车手的操控方式,看他们在通过弯道之外的颠簸赛段时是不是采取了屁股离座、双腿略弯曲的站姿一溜烟地奔跑。

在摩旅中,我们常会遇到这类具有一定附着力的小坑洼砂石硬质路面,有时长达几十、上百公里,若是慢腾腾走绝对是又累又耽误时间,所以,面对这种路,不二法门就是“快”,用你能够掌控的最高的速度尽快通过。对多数车手来说,想练成越野运动员那样的破路通过速度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掌握站骑驾姿的非铺装路面操控技能还是不难的,至少能让你在摩旅中走得更省力从容些。

首先是站姿。因车型不同,在这里给不了你一个统一的站立标准,总之就是屁股离座,双腿、双臂、腰部稍弯曲,切勿像跟棍子一样矗在车上。以这种状态站骑能获得良好的视线,能最大限度地缓解颠簸带来的冲击。在这里需要重点提醒:骑行中要保持双脚的灵活并将至少两根右手指(根据自身习惯选择哪两根)搭在制动手柄上,行进中需要点刹时不要单独使用前刹,紧急制动时要坐到车上。至于练车场地,相信每个人的所在地都不缺非铺装坑洼路面,闲暇时就去跑一跑并在奔跑中不断提升速度的上限和身体的灵活度,练一段时间(最多半年)后再去摩旅,你会发现前方的路会变得“好走”许多。

我身边就有一个这样的例子。我有一个在附近中学做教师的车友,每年暑假都会骑着那辆YBR125去摩旅,每次摩旅都会摔车或出点影响行程的意外。从2008年秋天开始,我基本上每星期都要领着他去学校前面的坦克山跑山道、钻密林,我让他放弃了从前规规矩矩的死板驾姿,鼓励他在崎岖的小道上越跑越快……2009年暑假,摩旅陕甘宁晋的他,来回几千公里除了扎一次胎之外,零事故。

在这里还要提醒下:如果你骑的是离地间隙不大的踏板车、巡航车或大排量多缸街车、跑车,不适合用这种驾驶方式通过上述路面;如果你的座驾是单、双缸普通跨骑车(车体越轻越好),经过练习之后,尽管放心去跑。

反压

所谓“反压”,就是在过弯时身体与车身呈相反的角度,是越野车的基本操控动作。反压过弯的最大优点就是操控便捷、操作时间短、视线好,出弯后能够迅速回正车身。同时,这种过弯方式也有利于摔车时迅速人车分离避免更大的伤害。

现在来简单介绍一下反压的操作流程(以左拐为例)——身体向右侧略倾,左臂下压、右臂上抬,在车体左倾的同时向左前方伸出左腿(足尖抬起脚跟朝下),出弯后的操作顺序则与进弯时相反。向前伸腿的作用有两点:保持平衡和侧滑失衡时脚底点地补救。在我们上节所介绍的“站骑”中,反压也是迅速躲避较深坑洼和大块砂石的最有效的操控方式。站骑中的反压不要伸腿幅度也很小,基本上是臀部以上的动作——车体与身体呈相反的角度迅速摇摆,在摇摆的过程中快速改变行进路线。

行在山中能见度差的密集弯道上,相比身体与车身同方向倾斜的正压,反压的安全性更高,主要原因就是反压过程中身体向外侧倾斜,能够更多地掌握所在和对向车道状况,为意外发生(对向来车占道或弯中障碍)时赢得更多反应的时间。本人对此是深有体会的,这种过弯方式让我在摩旅中及时躲过数次近在咫尺的危险,以至于现在已养成了反压过弯的习惯,甚至在开汽车跑山过弯时也会将身体侧倾。

反压是一项比较容易掌握的越野车驾驶技术,只要是跨骑车就能练习,对练习场地的要求也不高。初学者有一片不大的场地即可按上面所说的流程进行练习,练习的速度逐渐提升,反压的幅度也要不断加大直至个人掌控的极限。在空车反压练习熟练之后,再进行负载行李的模拟摩旅状态练习和各种路面的弯道练习,直至完全熟练掌握左右反压的操作过程。

反压并不是越野车或拉力车的专属操控技巧,只要是上半身的驾姿稍直立的跨骑车都能轻松完成,尤其是那类窄轮胎、抓地力较差的小排量跨骑车,这种比较灵活便捷的过弯方式的安全性要优于正压方式。而且,踏板车也能反压过弯,只是反压的幅度稍小些。笔者在几次骑踏板车翻山越岭执行“摩旅地图”线路勘测中,能见度很差的弯道中基本上都是反压,习惯之后也是得心应手。

熟练掌握反压技巧之后,你还能在公路超车中利用重心变化和身体移位来让超车变得更加快捷安全。在2007年秋天,我带队摩旅太行山,一路上的超车方式为车队带来了欢乐,事后一同去的车友在论坛帖子里说:……超车时的老杜像一只灵活的猴子,只见他先是屁股往外一扭,上半身就往外侧探了出去,然后再回正身体冲后面的我们作出超车的手势就开始加速……他的描述很形象,在路幅狭窄、往来大货车多的路段,我在超车前都要用“半反压”的方式观察一下对向车道。所谓“半反压”,就是在车体基本直立的状态下向外侧倾斜出半个身子。为了尽量缩短超车时间,我会在行至想要超越的大货车左后方,在与其速度一致的前提下迅速侧身观察之后再决定是否超车,若是骑的小排量车,我还会在超车前降下一挡提升转速。为什么要来到货车跟前才探身张望?因为车流量大的国道、省道上给你的超车时间是很短的,只有尽可能地接近被超车辆才能最快地完成超车,避免因超到一半时对向来车而导致的危险。

总之,如果你常跑摩旅且驾驶技术很一般,在这里要强烈建议你掌握反压的技术,这项难度很低的越野车基本操控技巧除了能为你的骑行增添驾驭的乐趣,还会在危机四伏的山区弯道中和车流量大的复杂路面上为你最大限度地降低危险。

找点苦吃

成人前常听长辈说,小时候吃点苦,长大了有好处。的确,在温室里长大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洗礼。于摩旅而言,这话也挺有用的。平时在家多吃点苦,摩旅中就能少遭点罪。这里所说的“吃苦”就是多找点破路跑跑,笔者在这方面绝对是体会颇深。

本人在越野场地上的练习只是断断续续个把时间,在骨折受伤之后就将重心转移到了林道和丘陵山地的休闲。那几年里,我骑着各种排量的越野车甚至普通跨骑车、小迷你复古车和踏板车跑遍了徐州境内和相邻的山东、安徽一带的河道、丘陵,成为本地越野圈里的苏北、鲁南、皖北穿越活地图,以至于在后期每周都要被本地车友“绑架”一回,带他们去山包、密林里撒欢穿越。

野外穿越会遇到各种恶劣路况(很多地段甚至无路可走),晴天里浮土没脚、雨天里湿滑泥泞的河堤,山谷中碎石密布的羊肠小道,树林中荒草、灌木覆盖的坑洼,丘陵深处犬牙交错的巨石……最初只是觉得来这种地方很具挑战性,跑起来刺激过瘾,在2006年第一次进藏时,在感觉到很多人眼里难度极大的滇藏、川藏甚至稻城至香格里拉之间的小路不过如此之后,我明白这一切都得益于在家时的“野跑”。

哪怕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区,在城市周边都会有一些极其难行的复杂地带,闲暇时去那里跑跑,在泥泞和颠簸中多吃点苦头,用上面提到的“站骑”和“反压”等越野基本动作多找找感觉,对你的摩旅是大有裨益的。这种练习最忌急于求成,最稳妥的方式是根据个人情况和车况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闲暇时就去转一圈,慢慢地磨炼车技和胆量。

总之,长途摩旅中是不可能避免“越野路况”的,哪怕你只是掌握了一点越野车驾驶技巧的皮毛,到时都会骑得从容许多。所以,从现在开始,“野跑”去吧……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