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之旅
与风同行的青春摩旅
2015-10-20 18:20  浏览:596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许巍的一首《蓝莲花》似乎最好地诠释了摩友对摩旅的热爱:粗犷、自然、个性、自由。摩托车骑行早已不只是“骑车赶路”那么简单,他早就成为很多人推崇的休闲旅行方式。摩旅,作为一种时髦的个性化旅行,正在潍坊这座时尚迸发的城市悄然兴起。

怀着“机车梦”成长

摩旅对很多人来说似乎还是个新名词,但是提起摩托车,几乎是无人不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摩托车开始在我国兴起,最原始的用途是代步,由于它方便、快捷、经济,而受人追捧。随着轿车的出现,摩托车作为代步工具的功能逐渐减弱,一度成为过时的交通工具。进入新千年以后,摩旅作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直到2010年以后,摩旅在潍坊小众市民中开始兴起。

盖瑞是潍坊最早开始接触摩旅的一批人之一,他说,在潍坊以及中国摩旅的兴起很大程度受欧美等发达国家影响。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很难摆脱生存的压力,于是就有了一种驾驶带来的释放方式。“《终结者》《灵魂骑士》等美国大片中,主角骑着哈雷摩托车帅气出场的印象深深刻在我的脑海,如今很多喜欢摩旅的人都是怀着‘机车梦’成长的。”盖瑞说,随着欧美摩托车文化传入中国,摩托车文化也正渗入人们的生活,并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接受。如今在潍坊这座时尚的城市,摩托车开始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以时尚摩旅形式出行的人也越来越多。


享受追逐风的快感

“摩托车是一种开放性的旅行方式,推崇的是一种自由、自然,更加贴近自然的一种方式。”青州小伙司继磊也是摩旅圈子中的一名成员,他做职业司机多年,对于开车几乎可以用厌倦来形容,所以在自己休闲的时间里,他更喜欢骑摩托车旅行,真正与大自然贴近。“苦行僧式的摩旅生活无形中给旅行增添了不少平常难以体会到的乐趣,同时对自己的体能也是一种极端的磨练。”司继磊说,同样是骑行,自行车旅途半径有限,效率低,而摩托车旅行的感觉浓厚,对外出旅行来说这一点非常重要,可以做到想停就停,想走就走。可以带你去到汽车去不了的地方,这样你不会错过一路的美景。摩托车旅行相对汽车旅行费用更加节省,更加开放,出门在外更加容易与沿途的人们交流,了解更多风土人情!旅行感觉浓厚,自驾游要坐在汽车里面,与外界相对隔绝,无形中与大自然形成一种距离,与沿途群众形成一种距离。

摩旅爱好者“大魔王”,玩摩旅已有4年时间了,他对摩旅有一种特别的情怀,“我想一位真正勇敢的男人都曾梦想有过骑上骏马,在茫茫大草原上风驰电掣,追逐风的快感,而最贴近骏马的就只有摩托车了。”“大魔王”说道,同样是速度60迈,骑在摩托车上的速度感更强,也会给人更刺激的感觉。摩旅对他的吸引力就是让他享受着飞翔在摩托车上的自由,品味着摩旅中的处处文化气息,回味着摩托骑行中的刺激与喜悦。

“我对摩旅的理解其实很简单,一个装满食物与工具的背包,一辆摩托车,一部相机足矣。摩旅是一条自由之路,没有特定的目的地,有时候几百公里,有时候五十公里,甚至十公里。有时候是一个旅游景点,有时候是一座荒山,甚至一片树林,一个被人遗忘的村庄,目的地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路上,只要我们感受到了其中的快乐,那这就属于一次成功的摩旅。”“大魔王”如是说。摩旅,目的地有时候只是一个借口,更多的是想享受“在路上”的感觉。


君子之交以摩会友

在摩旅中,有人喜欢轻松地骑行,挑个天气不错的日子,带上家人或者朋友,一边骑行,一边观赏沿途美景。还有人热爱带有冒险性质的骑行,他们通常会选择一辆个性的机车作为“拍档”一起上路,并且专门挑选相对崎岖的骑行路线。他们希望通过克服骑行中的一路坎坷来挑战自己,突破自我,同时借机用冒险充实和装扮生活。摩友除了独行,更常见的就是相约而行,几部摩托车或者几十部摩托车,一起组合起来在城市郊外骑行,踏青、烧烤,这种交流无处不在。如果能跟品行相仿、所驾车型排量相当、彼此熟悉的伙伴同游,是非常酷的一件事情。盖瑞就是因热爱摩旅而建立了一个辐射整个山东的摩旅群,以“以摩会友 以摩交友”的目的建立了摩友圈子,摩友年龄从19岁到68岁涵盖各个年龄段,而在潍坊真正领悟摩旅文化、享受摩旅乐趣的摩友就有100多人,偶尔摩托车酷帅出行的则更多。

盖瑞说,在摩旅社交群里,他们是网友;在现实中他们是相约而行的摩友,是一见如故的朋友;他们之间英雄不问出处,甚至只是互称“网名”;相伴出游花费AA,不牵扯任何利益;他们如君子之交淡如水,轻松松、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但是这不影响他们一路上的互助和牵挂,休息时聊天的海阔天空,打尖饮酒时的豪爽开朗,住宿时的简单与温暖,这种感情是真挚的。

盖瑞说,有摩友圈子的很大一个便利是,走到哪都能有当地的摩友带路,去当地最有特色的地方游玩,并能安排吃饭住宿,更细致地了解当地文化。“虽然圈子里结伴出行的每位摩友都是独立的个体,追求自由和个性。但他们都分得清每个人应负的责任。”盖瑞说,摩友们无论到哪儿,骑行时遵守交规,停车时摆放整齐,游玩时自觉捡拾垃圾,一切都秩序井然,不卑不亢。没有牌照、驾照的,他们会不与为伍。都是自己对自己的财物与安全负责,大家都是平等的旅伴。一切都是自觉自愿,发自内心的约束。“因为摩友对摩旅的热爱是纯粹的,所以我们的摩友圈子也是充满纯洁的友爱,文明的节制,又强调自我的责任的。”盖瑞说。

草根也能寻觅“鸡声茅店月”

“自由、个性、独立、进取、品味”这就是摩旅爱好者的精神,在摩友看来,摩旅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的外在表现。“摩旅文化还不能被大众完全接受,摩旅这种形式的接受度相对有限。”44岁的摩旅爱好者老许说,在潍坊乃至中国,摩旅是中国式的旅游文化和摩托文化的结合体,潍坊的摩托车有着深厚的生活土壤和民间根基,人们只要能真正了解到摩旅文化、感受摩旅带给人挣脱束缚、向往自由的洒脱,潍坊的摩旅发展将会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一般人看来摩托车就是危险、野性与贫穷的代表,根本不能随大流。很多人将“摩托车旅行”归为“草根旅行”。草根旅游是相对于传统旅游方式而言的,代表的是一种新的旅行方式、旅行概念。草根旅游并不在于旅行消费的高低,在乎的是旅行的过程所获得的快乐和知识。“摩旅是既适合人们普通生活消费,又能追求旅行境界的一种形式。”老许说,对于潍坊这座城市而言,它的“费用、速度、时间、自由度、方便性”等正好适合了普通老百姓对旅行的要求,而且还能让人们依然可以追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境界,让摩旅的意义能融入到人们的血液中。

盖瑞也表示,旅行需要跨越空间、地域,摩旅的发展离不开摩旅圈子的壮大,如果各个城市的摩旅俱乐部都能携手建立联系,在信息上互通有无,可以提高摩友们摩旅的品质以及旅行的舒适感。

摩旅西藏一路风景收获爱

摩旅爱好者滕涛对于摩旅有着特别的感情,尤其是西藏摩旅之行,见证了他与爱人盼盼的爱情。西藏,一个让人向往的地方,滕涛期待多年,一直想去。“我喜欢古朴的东西,西藏一直很吸引我。”滕涛说,在2012年,他坐火车去了一次,从此对西藏便念念不忘,2013年,他骑单车又去过一次。那年冬天,他认识了盼盼。“好巧,因为我在西藏的一张照片吸引了她,在一起之后,我就想带着她走我走过的路。”滕涛说,于是在2014年春天,他骑着摩托车带着盼盼第三次出发去了西藏。

“我喜欢摩旅,比骑单车用时少、效率高,而自驾游又感受不到那种在路上风尘仆仆的感觉。”滕涛说,摩旅不仅仅是为了目的地,而是更在意路上的风景,所以一路上,拿着地图走得不急不慢,南线、北线穿插行走,有时候为了地图中的某一个地方会特意绕路前去欣赏。滕涛说,旅行是两个人最好的磨合方式,因为一路经历各种困难。“一路上也遇到了很多危险,记得刚骑到湖北武当山时,我一个急刹车,把盼盼摔了下来。后来在骑行北线雀儿山的时候,山上下暴雪,地面路上还有结冰,两边没有护栏,就像行走在悬崖边,幸亏我用腿撑着,小心翼翼地过去了。”滕涛说,他们摩旅从山东出发骑了一个多月才到达拉萨,但是这不影响他们在旅行中慢慢地收获感情。滕涛说,以后他要带着盼盼一起摩旅到全国各地,新疆、内蒙古都是他们计划中的行程,“等我儿子大一些,我会带他一起,怎么说呢,想给他不一样的童年吧。”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