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天刚蒙蒙亮,45岁的闽西日报社新罗发行站发行员余爱华就从新罗区龙门镇湖坑村的家里骑上摩托车,来到闽西交易城,分发好500余份报纸,逐村逐户开始投递。像往常一样,当天,她照例要奔波近100公里。
5年来,人称“报姐”的余爱华一边要照顾半瘫儿子、供养上大学的女儿,肩挑家庭重担,一边要顶着严寒酷暑,每天行进在投递路上,把一份份报纸及时送到征订户手中。“我深知这份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余爱华如是说。
本报新罗发行站站长邱仁友告诉记者,余爱华负责的龙门片区西至洋畲、朝前村,东至红梅小区,投递线路点多、线长、面广。龙门是闽西交易城所在地、海西物流商贸重镇,有本报较多重要广告客户,加上征订的其它单位与散户,一共有300多个投递点,点与点之间的距离较远,如连坑村到赖坑村就相距约8公里。
“然而,无论晴天还是雨天,余爱华总是及时把报纸送到征订户手中。”邱仁友说。他还告诉记者,先前,只要把报纸送到村部就好,后来,征订户的要求提高了,须把报纸直接送到家里。
“一些退休老人看我每天大老远地给他们送报纸,总会端上一杯热茶,叮嘱我注意劳逸结合,这让我很感动!”余爱华说。
龙门片区包括朝前、赤水等16个行政村,一些村路况较差,要是遇上大雨天,泥浆经常会溅到身上,甚至还会溅到嘴里,而晴天,一刮风灰尘满天飘,眼睛免不了进沙子。但这些对余爱华来说算不了什么,半瘫儿子才是她心头的痛。
原来,余爱华的儿子在3个月时突发脑出血,导致下半身瘫痪,需要进行长期康复治疗。然而,即便家里经济较拮据,她也从未截留客户的报款,有时为确保报款回笼进度,甚至还掏钱代垫客户未交的报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