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中心首页 资讯中心分类 切换频道

“摩托村长”赚回“面子”

2015-03-16 12:012970中国石油报


  3月8日,塔里木油田第二批驻村工作组在新建成的村委会活动室开展抢凳子、跳绳等活动,让村里的妇女在欢笑声中过节。杨明忠 摄

 3月6日,由塔里木油田驻村工作组筹办的科普夜校正式开班,这对急切想学习电脑设计的阿斯古丽·艾合买提是及时雨。阿斯古丽·艾合买提擅长维吾尔族服装传统工艺,经营着一家缝纫店,梦想通过现代设计,走上一条致富路。

夜校就开办在村委会活动室。开设夜校,也正合村长吐尔洪·卡尤木的心意,他说:“一直想让村民掌握一技之长,只是苦于缺少财力,又没场地。现在,有了夜校,村民学到技术,致富的路子就宽了,村民富裕了,我这个村长也体面。大家在这宽敞明亮的屋子里上课,累了,还可以打球、读书、上网。”村委会活动室是塔里木油田投资180万元援建的,和村委会活动室一同配套建设的还有办公室、篮球场、会议室、卫生室、阅览室等场所。

塔里木油田驻村工作组所驻的库车县牙哈镇博斯坦托格拉克村,村民世代以农耕和放牧为生,62户村民从2007年开始搬到山下居住。多年来,村民始终未摆脱原生态的生活状况,吃水向邻村借,照明靠太阳,还要看天的“脸色”,出门是搓板路,晴天满身土,雨天双脚泥。

“以前,村里没有办公室,传达上级精神,不是在村民家,就是在巴扎闹市,有时干脆蹲在路边,四处打游击。就连村里的公章,我也随时揣在身上,村民盖公章摁手印,都在我的摩托车后座上,大伙都喊我‘摩托村长’, 我这个村长当得很没面子。”吐尔洪村长说,“我当了快8年的‘摩托村长’。”

让村长更没“面子”的是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这个村的种植业、养殖业、庭院经济处于原始阶段,人均年收入750元,低于当地平均标准,人均负债1万元,60%以上的村民靠低保生活,村民谋生技能落后,更谈不上子女教育,生存状况令人担忧。

盘坐炕头拉家常、走进灶房捏面带、钻进羊圈数羊头。从去年3月4日开始驻村到目前,塔里木油田驻村工作组在摸清村民“家底”、摸实村里实情、找准全村穷根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输血又造血”、摘贫帽又挖穷根的扶贫计划,并逐步开始落实。修通两横四纵村级公路,修建3块防护林带,植树3000余棵,美化村容村貌。平整50余亩土地,搭建2公里长的葡萄架,打好发展庭院经济基础。

如今,塔里木油田驻村工作组帮助村里告别了无水、无电、无路历史,也替吐尔洪摘掉“摩托村长”的帽子。

“工作组不光帮助我们村修建了办公场所,还帮助我们整章建制,传授党建经验,我要把村里12名党员培养成带头人,带领村民早日奔小康。”村党支部书记吾买尔·巴斯提说。

随着驻村工作组“一年打基础,两年求发展,三年大变样”工作目标的逐步实现,62户村民的日子会过得更体面,吐尔洪村长会更有“面子”。

采访手记:

责任驻村 真情帮扶

驻村工作组坚持“一看房、二看粮、三数羊圈几只羊、四看家中有无读书郎”的做法,不落一户地摸实情,有针对性地实施“一年打基础,两年求发展,三年大变样”工作目标,让村民过得体面,村长当得有“面子”。

只有带着责任驻村、满怀真情帮扶,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才能真正惠民生、得民心。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