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中心首页 资讯中心分类 切换频道

“摩托记者”的为民情怀

2014-12-09 10:423030鹰潭日报

本报记者官龙样

人物名片

●全市“龚全珍式好干部”。

●鹰潭日报社民生热线记者。

●帮助老百姓解决400余件民生问题,率先采访并推出“最美交警”童样华的报道《“最感人的敬礼”感动千万人》。

1辆摩托车,行程11万多里,跑遍了鹰潭所有乡镇,发表了近百篇交通报道,率先报道轰动全国的“最感人的敬礼”老交警童样华事迹,关注交通民生问题数十件……这是被百姓亲切地称为“摩托记者”的鹰潭日报社民生热线记者余志群最近4年服务交通安全的工作历程。

摩托车跑到哪里,哪里就是他宣传交通安全的阵地。4年来,他不是在基层,就是在去往基层的路上;不是在现场,就是在去现场的路上。靠着“两个轮子”和一腔热情,在服务交通安全方面,他有自己独特的一套。

挖掘典型塑造交警新形象

交警,是城市的一面旗帜。作为一名民生热线记者,同时也是一位摩托车司机,余志群最能理解交警的辛酸苦辣。

基层是蕴藏新闻的“富矿”。余志群始终“眼睛向下”,挖掘并采写了一批爱岗敬业的交警,鼓舞了读者、感动了社会。

2012年4月23日,余志群偶然得知:3月10日早上,贵溪老交警童样华在执法过程中被众多违法者围攻,受伤倒地的情况下仍不停地敬礼。虽然事情已经过去40多天,但他意识到,这不是一起简单的冲突,而是执法者文明理性执法的典范。他立即骑上摩托车赶到贵溪采访。通过细致深入采访老交警、现场群众,他写下了《“最感人的敬礼”感动千万人》这篇报道,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童样华也荣获全国“最美警察”称号。

情系交通为民排忧解难

“作为报社的民生热线记者,不光要会写稿,更重要的是要善于为老百姓排忧解难”,余志群时刻这样提醒自己。在服务交通安全方面,余志群亦是如此。他情系交通安全,哪里有交通安全隐患,他就在哪里。

“记者你好,交通路和环城路人行道的红绿灯坏了,能不能叫人来修一下,不然行人过马路不安全。”接到市民的电话后,第二天,余志群就到现场查看,并把情况反映给市交警支队。晚上,红绿灯就已经修好了。

近两个月来,在市区及贵溪城区有不少商家购置四轮休闲自行车,以租赁的方式供市民休闲。这些休闲自行车在带来欢乐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市区道路交通环境,更重要的是存在交通安全隐患。余志群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对此事进行了跟踪采访,写出《保障道路畅通整治四轮自行车》的新闻报道。交警部门通过路面查处、取缔通告、宣传教育等方法进行了整治,维护了市区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道路交通事故隐患明显减少。

坚守良知铁肩担道义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对记者个人品德与专业能力的高度概括。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世界光怪陆离,网络舆论喋喋不休。作为一名记者,余志群在纷繁复杂的新闻事件中,始终坚守着一名新闻记者的职业操守,客观公正,坚守良知。

2011年,“鹰潭交警打人事件”在网上吵得沸沸扬扬,当时的舆论一边倒,纷纷指责交警执法粗暴,不应动手打人,严重损害了交警的形象。余志群注意到这一网络热点新闻后,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于是,他经过多方调查取证,以事实为依据,写出《交警暴力打人?》这一新闻报道,以平衡、客观的态度还原了事件全过程,让广大读者看到了全部新闻事实,平息了网络舆论一边倒的现象,给鹰潭交警“正名”,为鹰潭交警挽回了声誉。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